誰是善知識  ?  (明源

              
                    當佛陀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為無數大眾開示無上甚深微妙佛法時,有位容色憔悴的比丘,精神不振,衣著襤褸,毫無威儀,也前來頂禮佛陀,然後坐下聽法。

                  “這個比丘,不知何因緣,落魄成這個樣子,容顏憔悴,沒有威德!”在場聽法的許多大眾比丘,心裡都起了這樣的念頭。”

                    佛陀具有他心通,就誠懇地說:

                  “你們千萬不可以對那位比丘,生起卑劣輕視的念頭啊!因為他修行已有了成就,已證阿羅漢道,捨離情欲,得正解脫了!”

                  “你們對他不可以有輕賤的想法啊!如果你們有如來一樣的智慧見解,那麼你們才可以衡量他人。否則,妄自稱量一個人,就像孔雀雖然羽毛華麗,但是不能像鴻鵠一樣 地在高空飛翔。”

                  “外形雖然有威儀,不如能夠斷除有漏煩惱的功德來得尊貴。”

                  “剛才那位比丘,就像一匹良馬,已經能夠善自調伏他的心行,斷除了七情六慾,了脫生死矣!”

                    佛陀在《莫妄稱量人經》中,指出我輩學佛者以貌取人的通病,的確是當頭棒喝,振聾發瞶!

                    佛陀在《優婆塞戒經》中,教誨學佛的居士們應發菩提心以求證佛道:

                  “發菩提心有五事:一者、親近善友;二者、斷瞋恚心;三者、隨師教誨;四者、生憐愍心;五者、勤修精進。”

                    佛陀統稱修行道上的良師益友為【善知識】,是修持上不可缺少的助緣明燈。因此,我們宜虛心到處聽聞佛法,同時認真研讀佛經佛書,細心分析印證所見所聞佛法之正確性,然後依正知正見正信的佛理修持,才能與法相應,方能在正確的菩提路上邁進。

                    佛陀已經教導我們:不可為外相所迷惑,法相莊嚴堂皇的道場,可能如孔雀一樣徒有浮華的表相,未必有微妙的佛法。相反的,簡陋破落的寺宇,可能藏有佛門龍象大德呢!

                    昔日佛陀在雪山修苦行時,偶然聽聞羅剎鬼誦:“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半偈,知是甚深妙道,不惜願捨身餵羅剎鬼以求得下半偈:“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大涅槃經》

                    這個【雪山大士半偈亡身】的佛陀故事,明確地指出了【依法不依人】的佛法真理,也提出了【諸行無常、諸受是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四法印】,作為衡量誰是善知識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