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賊奪戒寶
(明源)
“從前,有一位乳母,抱著一個滿身佩戴瓔珞珠寶的小兒走路。她走得很疲倦,就在路旁休息,不知不覺便睡著了。
這時來了一個人,拿了一塊糖給小兒吃。小兒貪吃美味的糖,不顧身上珠寶,任由那人將瓔珞寶飾衣物,全部解下拿走了。
出家僧人也一樣:樂處熱鬧的環境,貪求些少名聞利養,忘廢修持。結果讓世間煩惱無明劫賊,奪走了淨戒功德的珠寶!”
這一則【小兒得歡喜丸喻】的故事,出自《百喻經》。乳母喻正念,小兒喻修持功德,劫賊喻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稱六賊)。《涅槃經》云:“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
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糖喻一切世間名利貪欲。
乳母護持小兒,劫賊不能偷其珍寶。正如學佛者以正念護持道行,外境六塵引誘不能動搖污染道心。若小兒不貪美味,賊來偷寶,則必驚呼乳母驅賊護寶。學佛者若不貪戀紅塵利慾,妄念邪意一侵心,正念一提,驅散妄念,自淨其意,則不失戒行功德寶。
昔日大梅法常禪師,因參馬祖大悟,隱居山庵。後某鹽官慕名令一僧去招見他,他答道: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
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
古修行者志心在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並非自鳴清高,而是防護道心戒寶,遵循佛陀在《佛說四十二章經》的訓誨:“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意】指我們的起心動念,往往分不清是正念淨意,或是妄念情欲,要謹慎以佛法智慧來分清正邪敵友。【色】是六賊(六塵)之一,以一概六,指勿沾染外塵物欲。未證阿羅漢道果之前,接近熱鬧紅塵,則八識田中的七情六慾無明種子,遇緣成熟,蒙蔽正念,引外六賊來敗壞道行,劫走修行功德戒寶。
近代高僧弘一律師在青島講戒律時,朱子橋將軍慕其道風,應青島市長的宴席時,特邀法師為首席貴賓,卻收到四句詩偈婉轉謝絕:
“昨日曾將今日期,短榻危坐靜思維;
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
今日學佛者,不論在家出家,己心未明,五蘊熾盛,不反求諸己,迴光返照,修心養性;日以方便度眾生為藉口,在紅塵熱鬧處搞表面事相活動,不知己身已陷溺輪迴苦海,盡失功德戒寶,實在可悲可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