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歸依法
(明源)
“佛陀在家鄉劫比羅城,度化了堂弟難陀出家後,為了隨緣化眾生,就領了難陀與五百比丘,前往中印度恆河濱的占波國,住在揭伽池
邊。
佛陀講了一段《入母胎經》,詳細解釋,世人命終後,中陰身如何因業力,心起顛倒愛欲而投胎,輪迴生死。然後指出生死苦海的可怖畏,誡弟子們:發勇猛心,勤修善法,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再對難陀說:
“難陀!汝莫信我,莫隨我欲,莫依我語,莫觀我相,莫隨沙門所有見解,莫於沙門而生恭敬,莫作是語:“沙門瞿曇是我大師”。然而,但可於我自證所得之法;獨在靜處,思量,觀察;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即於彼法觀想成就,就正念而住。自為島嶼而安住,自為歸依處;以法為島嶼而安住,以法為歸依處;無別島嶼者,無別歸依處!”
佛陀在《大寶積經》中講解了甚深微妙法要,並指出學佛者應該 [自歸依法],就是自己理解佛法,依法修持來斷煩惱,解脫生死。人是赤裸裸地來到世間,也將孤伶伶地離開人世,[萬
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此只有依賴自己的修持,才能決定來世的方向。
《阿含經》中亦記載,佛陀於圓寂前,也同樣訓導阿難尊者:
“阿難!應當以你自己為島嶼而安住,以你自己而不依任何他人作為你的歸依;應當以法為你的島嶼,以法為你的歸依,別無其他歸依處!”意思是眾生在生死苦海中,應找堅實島嶼安其心,則可免長夜浮沉漂流苦海。
佛陀接著向阿難解釋,如何歸依自己,如何歸依法。就是以佛法的智慧,用正知正念去觀察思量,我們心理上對色身、感受、心念及意識上的一切動態執著,要客觀洞照,念念分明。《涅槃經》記載佛陀答阿難問:“佛涅槃後依何住”時說:
“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同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在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
大乘佛法歸納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佛陀要學佛者對於自己的身體,個人的感覺與感受,心理心智的種種活動狀態,以及世間各種善惡道德理性論說(法),都能用正確的佛法佛理去分析理解,看破一切的虛幻無常苦空,因此放下執著煩惱,達到心地潔淨,究竟解脫的境界。學佛者宜深研佛理,篤實修持,方能開佛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