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大乘圓頓要門論》 菩薩白衣 林遠凡 撰述
<< 序品第一 >>
頂禮十方三世常住三寶. 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護法菩薩摩
訶薩. 不肖白衣遠凡. 敬依經教. 撰述斯論. 假申問答. 凡十九品. 闡揚圓頓妙理.
以報四恩. 若合佛心. 願予流通. 遍滿法界. 有情聞見. 皆悉開悟. 成無上覺. 不
為業障所礙. 苟背 佛言. 乞賜懺悔.
<< 問明品第二 >>
(問) 云何是佛教?
(答)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 就自己歷劫修行, 如實究竟證知之 "摩訶般若" 境界,
說出三藏十二部經, 申明虛空萬有原理, 教示菩薩, 聲聞, 緣覺, 天, 人, 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修行成佛之道; 是為佛教.
(問) 云何人人必須研究佛教? 究竟有甚麼益處?
(答) 因必須研究佛教, 方能明白宇宙萬有原理; 明白宇宙萬有原理, 方能確定真
善美人生觀故.
(問) 在此科學哲學昌明之秋, 佛教云何能高於一切最新學說, 及其他各教?
(答) 縱觀古今新舊一切學說, 乃至各種宗教, 俱有能,所,人,我,凡,聖,可得, 是
從幻化諸法分別, 非究竟覺. 佛教直指諸法本原, 法法平等, 達諸幻化了不可得,
是究竟證. 以是義故, 高於一切諸教. 又其他各教, 或須離世修行, 或惟偏重世
法. 佛教大乘則即俗常真, 達者明心見性, 即有常空, 應緣動作, 不礙修持, 實
證本原, 即身成佛.是故高於一諸教.
(問) 佛法既如是圓融無上, 云何實證者稀? 每見學者多趨消極, 甚至著魔, 神經
錯亂?
(答) 所舉數端, 皆由不明教理, 不近知識, 貢高我慢, 固執邪見, 非依聖教精進
有以致之. 如人行路, 自不就道, 致落坑阱, 非佛法咎.
<< 請法品第三 >>
(問) 學佛如何下手?
(答) 皈依形像佛法僧三寶, 直至圓成自性佛法僧三寶.
(問) 云何是皈依形像三寶, 直至圓成自性三寶義?
(答) 皈者皈投, 依者依靠. 如人墮海, 忽遇船來, 即便皈投依靠, 得不沈溺. 生
死如海, 形像三寶如船, 眾生(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要求了生脫死, 反本
還原, 知止心定, 故須皈依. 佛者覺也, 如實究竟證悟虛空萬有本源曰覺. 法者
正也, 就所實證示人曰正. 僧者淨也, 如法傳持曰淨. 三者為世所寶, 是名三寶.
學者發願, 禮佛塔廟, 以佛為師, 不拜外道教主,天,神,鬼,物, 是名皈依形像佛
寶. 依佛所說經教, 自行教他, 不依外道典籍一切教訓, 是名皈依形像法寶. 禮
真善知識, 依教奉行, 誠心供養, 荷擔如來大法, 慈悲一切, 永不皈依外道徒眾,
損友惡黨, 是名皈依形像僧寶. 如是精進, 直至自己, 圓滿實證宇宙萬有本源,
如釋迦世尊之朗然大覺, 是為圓成自性佛寶. 就自己所證知示人, 不背佛旨, 是
為圓成自性法寶. 如是傳持佛法, 為四生(卵胎濕化)導首, 六趣(天,人,修羅,畜
生,餓鬼,地獄)舟航, 是為圓成自性僧寶. 僧者淨也, 諸佛應世, 廣度眾生, 都無
所住曰淨. 淨即正法, 行正法者, 即名為佛, 佛即大覺, 大覺即正, 所覺正故,
應緣清淨, 是名為僧. 我人現前靈知覺性, 一念無住, 覺正淨三德圓融, 周遍十
方, 無盡無盡, 是名自性三寶. 以是義故, 凡夫依教修行, 直至實證宇宙萬有本
源, 即名為佛, 究竟實證故, 所說歷無窮期而不易, 正直無偏, 與諸佛等, 即名
正法, 依正法故, 處一切境, 都無所動, 煩惱淨盡, 即名為僧. 是知覺正淨三德,
皆由現前一念圓成, 我人各各本具之現前靈知一念, 量含虛空, 雖歷無量數幻身
之生死成壞, 靈知一念,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因不覺故, 住著生死
幻境, 起貪瞋癡, 名曰眾生. 今依形像三寶, 精進研習, 直至圓成自性三寶, 即
名為佛. 是故云: 佛是大覺悟的人, 人是未覺悟的佛.
(問) 云何是佛法省要處?
(答)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問) 云何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義?
(答)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梵音, 即西國語, 我國譯言"大智慧到彼岸". 我人本
具靈知覺性, 無形無相, 遍滿十方, 包含萬有, 歷無量劫, 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
與十方諸佛, 乃至一切類生, 無二無別, 強喻其相, 如燈燈之光共室, 交參無痕,
本本一如, 無有色相邊際名言分別可得, 是"大"義. 了達萬有如幻, 隨緣應用,
寂照如如, 無論善惡是非, 稱譏得失, 不起一念住著執滯, 是"智慧"義. 行者二
六時中, 依大智慧修, 亦無能修所修之念, 機緣成熟, 妙慧相應, 豁然大悟, 實
證諸法本來, 即眾生身而成佛道, 脫離輪迴諸苦, 生死自由, 是"到彼岸"義.
<< 辯法品第四 >>
(問) 法門無量, 云何獨讚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答) 從一念修, 即能圓滿諸法, 雖行不取著諸法行, 而能成辦一切利生事業, 至
簡至易, 至圓至頓, 三世諸佛及諸菩薩, 皆從此出, 故獨稱讚.
(問) 捨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法門, 尚有餘法, 得成無上正等菩提否?
(答)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五百六十九第十五頁)云: "若有捨離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 更依餘經, 求無上覺, 若能證得, 必無是處. 譬如王子, 捨其父王, 更
就餘人, 求為太子, 決不可得. 菩薩亦爾, 求一切智, 必因般若波羅蜜多, 若依
餘經, 定不能得. 譬如犢子, 若欲需乳, 必依其母, 若就餘牛, 則不可得. 菩薩
亦爾, 求大菩提, 要依般若波羅蜜多, 若依餘法, 必不能證." 佛語如是, 豈可
不信?
(問) 餘他法門, 既不究竟, 世尊云何宣說?
(答) 佛法利生, 隨緣昇進故. 譬如人有妙樹, 不識培養, 智者教令灌溉守護, 使
先得枝葉花果之益, 漸漸純熟, 當然獲得根莖之利. 世尊說法, 亦復如是.
(問) 云何有法師云: 此土惡濁, 眾生業重,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最高妙法, 甚深
難行, 實難信受, 不應修學. 況今末劫, 行者根器淺薄, 宣揚此法, 更非所宜.
然乎否乎?
(答) 此師所說, 係對機說. 若作決定說, 則斷人慧根, 邪見已極. 何以故? <<大
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百六十五第九頁), 佛語阿難云: "慶喜當知, 若諸菩薩,
精進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令究竟者, 是諸菩薩, 先世或從人中沒已, 還生此
處, 或從睹史多天沒, 來生人間. 所以者何? 如是二處, 易行般若波羅蜜多, 非
餘處故." 又(十二頁)云: " 慶喜, 我今實言告汝, 諸有淨信善男子等, 若欲不捨
佛法僧寶, 三世諸佛無上菩提, 定不應捨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名為我等諸佛
教誡教授諸弟子法." 又云: "慶喜當知, 若諸菩薩, 法欲滅時, 護持般若波羅蜜
多, 則為護持三世諸佛一切智智, 則為護持三世諸佛無上法藏." 佛語如是, 正見
學者, 不信聖言, 無有是處. 此邪見師, 所獲罪報, 佛已授記, <<大般若波羅蜜
多經>> (卷四百卅五第八頁)云: "有愚癡諸出家者, 彼雖稱我以為大師, 而於我
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誹謗毀壞. 善現當知, 若有謗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為
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謗毀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則為謗毀過去未來現在諸
佛一切相智; 若有謗毀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相智, 則為謗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若有謗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則為謗毀佛寶法寶苾芻僧寶; 若有謗毀佛法僧寶,
則當謗毀世間正見; 若有謗毀世間正見, 則當謗毀布施淨戒, 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波羅蜜多, 亦當謗毀內空, 乃至無性自性空, 亦當謗毀四念住, 乃至八聖道支,
如是乃至亦當謗毀如來十力,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亦當謗毀一切智, 道相智, 一
切相智, 彼由謗毀一切相智, 即便攝受無量無數無邊罪業, 由彼攝受無量無數無
邊罪業, 即便攝受一切地獄傍生鬼界, 及人趣中無量無數無邊大苦."
(問) 參禪, 念佛, 作觀, 持咒, 誦經, 拜經等等法門, 是何方便?
(答) 此乃第二方便. 因行者習氣濃厚, 妄想雜心, 不能自主, 故權借一法, 以攝
意識; 久久純熟, 亂心歸一, 直至能所雙亡, 人法兩空, 真心獨露, 方得究竟.
若慧根深厚, 頓悟本來, 雖習氣未盡, 只念起不續, 念空不住, 般若實相, 即時
現前, 二六時中, 正覺常住, 不昏不散. 如是行者, 達萬有如幻故, 交人接物,
都無所住; 云為動作, 皆是妙用. 機緣成熟, 剎那妙慧相應, 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經云: "初發心時成正覺, 不歷僧祇獲法身."
(問) 一心念佛,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是何方便?
(答) 此乃第三方便. 行者於上二門, 不能領會, 須發至誠善心, 持佛名號, 求生
彼土. 持至一心不亂, 與彌陀願力相應, 臨命終時,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 現在其
前, 垂手接引, 往生彼國, 見佛聞法, 永不退轉.
(問) 西方極樂世界, 是有是無?
(答) 有是幻有, 無是本無. 何以故? 彌陀願力變化所作故, 是云幻有. 一真法界,
名相了不可得故, 是云本無.
(問) 極樂世界既是幻有, 與娑婆世界無別, 生彼云何?
(答) 極樂世界, 乃係彌陀果德願力所成, 專為接引眾生而作. 得往生者, 即授不
退轉記. 中下之機, 不達性相實理, 遇境違順, 憎愛更發, 隨習造作, 業果難消.
雖聞知識開示, 自安每苦無法, 故須發願求生, 安神極樂, 直至見佛聞法, 位登
不退, 自利圓成, 翻歸五濁濟物.
(問) 生極樂世界, 見佛聞何等法?
(答) 聞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何以故? 諸佛不越此道故. 經云: "十方三世
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問) 歷代祖師大德, 多有求生淨土, 豈皆中下之機, 不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法乎?
(答) 祖師大德, 多係應化聖賢, 隨緣示跡, 以利群生. 蓋智者道悟無生, 極樂與
娑婆無別, 何以故? 第一義諦, 十方不二故, 無有邊界故, 生實無生故. 經云: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於群生."
(問) 云何是禪淨雙修?
(答) 了達諸法本原, 以念佛攝定亂心故, 假名曰禪. 願與彌陀願力相應, 發願往
生極樂淨土故, 假名曰淨. 小機者, 見有西方此土, 苦樂分明, 名有取捨; 須見
佛聞法, 方了生死. 慧根者, 頓悟彌陀化土, 不離自心, 隨願往生, 生即無生;
是名禪淨雙修. 何以故? 解第一義, 即有常空故.
(問) 云何是 "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
(答) 智者了達, 眾生居處, 皆是佛土, 從初發心, 常自清淨身語意業, 亦教他清
淨身語意業, 三業淨故, 所居國土, 亦即清淨, 觸目遇緣, 皆是法音. 如是修行,
願行圓滿, 各於所居國土,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化眾生, 亦皆如是, 娑婆即是
極樂, 極樂不異娑婆, 是名" 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
(問) 云何是欲界? 云何是色界? 云何是無色界? 云何是常寂滅界?
(答)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者, 不應有如是分別. 何以故? 諸佛界如, 眾生界如,
諸法本原, 皆同虛空, 十方週遍, 不可見故.
(問) 云何是空無邊處定? 云何是識無邊處定? 云何是無所有處定? 云何是非想非
非想處定?
(答) 破除一切色相, 而成無色界空識之禪定, 名空無邊處定. 再破見空之能觀心
識亦空, 名識無邊處定. 再破識空之見亦無所有, 名無所有處定. 再破無所有心,
此無想無所有想之想亦無, 名非想非非想處定. 此四種禪定, 雖破除疊進, 皆是
取著名言, 不解實義, 作意存情, 令念不起, 而修寂定, 心想似無, 其實各有所
執, 有所執故, 則寂而不靈, 便非正定, 定力一失, 立墮惡道, 縱令不失, 亦不
見性. 何以故? 不達色空不異故, 不達即有常空故, 不知眾生分別即是如來大用
故, 不能定慧等等, 寂用自在故, 不能不作而作, 不用而用故.
(問) 云何是十信,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答) 不依邪魔外道名為信, 圓悟妙理名為住, 自他兩利名為行, 不住諸相是迴向,
永不退轉為登地. 因機有利鈍, 習有淺深, 昇進不同, 故立十級分別; 其實法無
漸次, 智者頓悟, 一念齊等, 苟悟下悲智雙運, 不隨習轉, 當體已圓, 如是行者,
只要正覺常住, 隨緣保任, 機緣成熟, 自然驚天動地. 若執設教名相分別, 轉成
邪外知見.
(問) 云何是名? 云何是相?
(答) 於諸幻法, 假立稱謂曰名. 相有二種: 於諸幻法, 分別過去未來現在內外,
是非勝劣, 粗細遠近, 名有色相. 於幻諸法, 取捨造作, 生起煩惱, 名無色相.
(問) 云何善達真如實相?
(答) 了知染淨諸法, 皆是真如實相, 是名善達真如實相. 何以故? 真如實相即法
界, 諸法俱不離法界. 如是達者, 於一切時, 行一切法, 唯為有情般涅槃故, 如
幻人為幻, 不起染想, 不起淨想; 於一切趣, 不受不著, 無障無礙.
(問) 云何經云: "眾生成佛, 眾生界不減, 佛界不增."?
(答) 眾生界即法界故, 佛界亦法界故. 何以故? 一切幻相, 有實非有, 唯一法界
故. 幻相雖異, 真如無別, 俱遍十方故. 是故悟者, 不住生死, 不住涅槃, 隨緣
示現, 廣度眾生, 無阻無礙. 蓋眾生者, 迷執幻相之名也. 諸佛者, 達本窮源,
隨緣示現, 廣度眾生之號也. 涅槃者, 度生願滿, 示寂入滅之稱也. 名稱方處,
乃至數量, 因迷見異, 悟者了達, 真如本際, 實無差別, 生滅增減, 了不可得.
(問) 云何經云: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答) 達本原故. 法法如幻, 有情如夢, 諸佛應緣利生, 如幻化師, 雖有所作,都
非真實. 何以故? 諸佛眾生, 乃至世出世間染淨諸法, 真如無別, 名相差異, 依
幻立名, 其實了不可得. <<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問) 云何有凡夫,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等等差別?
(答) 隨順世俗故, 假立名相, 分別迷悟境界. 其實執幻為幻, 悟幻離幻, 皆夢中
事, 了不可得.
(問) 云何是凡夫, 聲聞, 緣覺, 菩薩, 佛差別處?
(答) 隨順習氣, 住著色,聲,香,味,觸,法, 取捨造作, 依業流轉, 是名六道 (天,
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凡夫. 聞佛聲教(苦,集,滅,道), 或觀十二因緣 (無明
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 有緣生, 生緣老死), 了知凡夫輪迴極苦, 獨善其身, 自趣涅槃, 是名聲
聞,緣覺. 如實了知凡夫,聲聞,緣覺境界, 發無上道心, 久住生死, 荷擔如來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佛教法, 明了分別, 開示引導, 廣度眾生, 自己常行 "摩訶
般若波羅蜜多"法, 亦教諸有情修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如是行者, 是名菩
薩. 行菩薩行, 功行圓滿, 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故, 由一剎那妙慧相應, 如
實證知諸法一相, 根本習氣永斷, 得如來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十八佛不
共法, 大慈大悲, 大喜大捨, 無忘失法, 恆住捨性, 遍觀十方 (東西南北四維上
下),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諸法, 有無了不可得, 朗然大覺, 名之曰佛.
(問) 云何由剎那妙慧相應, 如實證知諸法一相, 根本習氣永斷?
(答) 眾生本具妙慧, 一念不生便是, 非關時劫修證, 名曰剎那. 因多生習染深厚
故, 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修, 機緣成熟, 豁然貫通, 如水澄清, 萬像明現,
名曰相應. 既達本原妙體, 實證染淨諸法, 唯有名言分別, 永不復起妄執, 名曰
根本習氣永斷.
(問) 云何是如來十力?
(答) (一)知一切眾生因緣果報智力. (二)知一切眾生三世所有諸業智力. (三)知
諸禪定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眾生諸根上下智力. (五)知一切眾生種種知解欲
業智力. (六)知諸眾生種種境界不同智力. (七)知諸眾生修道所至智力. (八)觀
察十界無障無礙智力. (九)知諸眾生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問) 云何是如來四無所畏?
(答) (一)於大眾中宣說妙法, 知是一切正智無所畏. (二)斷盡一切煩惱無所畏.
(三)障害無礙無所畏. (四)盡諸苦道現前無所畏.
(問) 云何是如來四無礙解?
(答) (一)宣諸教法無礙. (二)解釋義理無礙. (三)言辭通達無礙. (四)樂說辯論
無礙.
(問) 云何是十八佛不共法?
(答) (一)常用戒定慧. (二)隨機說法, 皆得證悟. (三)得第一義心, 無所住著.
(四)於諸眾生, 平等普度. (五)行住坐臥, 交人接物, 無不定心. (六)於一切法,
皆能施捨. (七)廣度眾生, 永不退卻. (八)常行諸法, 無住無息. (九)三世諸佛
智慧之法, 悉皆相應滿足, 無有退轉. (十)具足智慧, 無盡無際. (十一)不住有
為, 不住無為. (十二)於一切解脫中, 知見明了, 分別無礙. (十三)一切身業,
隨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業, 隨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業, 隨智慧行. (十六)知
過去世, 一切染淨諸法無礙. (十七)知未來世, 一切染淨諸法無礙. (十八)知
現在世, 一切染淨諸法無礙.
(問) 云何是大慈大悲, 大喜大捨?
(答) 示眾生究竟樂道, 曰大慈. 拔眾生諸苦, 曰大悲. 不論善惡怨親, 曰大喜.
隨順眾生所欲而施, 曰大捨.
(問) 云何是無忘失法? 云何是恆住捨性?
(答) 寂照不昧, 名無忘失法. 不住一法, 名恆住捨性.
(問) 云何遍觀十方諸法, 有無了不可得, 朗然大覺, 名之曰佛?
(答) 實證諸法唯幻故, 曰有無了不可得. 證此了不可得故, 如鏡照物, 直下無心,
是為朗然大覺, 名之曰佛.
<< 解縛品第五 >>
(問) 云何為法縛? 云何名解脫?
(答) 於世出世間染淨因果, 有為無為, 色心諸法, 執持分別, 便為法縛, 名為俗
見. 智者了達本原, 無依無住, 即是解脫, 便成聖人. 蓋解縛在心, 執與不執,
非由法也. 何以故? 法法非實故.
(問) 一切無實, 六道眾生, 住於何處? 諸佛菩薩, 云何而度脫之?
(答) 一切眾生, 住於虛妄名相分別. 諸佛菩薩. 從彼虛妄名相, 說示非真, 救拔
令脫. 何以故? 迷者執諸幻法, 取捨分別; 取捨分別故, 便有得失; 有得失故,
便生苦樂; 有苦樂故, 名為法縛. 智者了達, 諸法如幻, 隨緣應物, 煩惱不生,
是名解脫. 其實繫縛解脫, 皆非本有, 乃由妄心, 執著幻法, 取捨分別而生. 蓋
法身常住, 遍滿十方. 生佛本無差別, 放下妄執, 當體即是. 何有解縛去來可得?
昔道信見三祖, 曰:"願和尚慈悲, 乞與解脫法門!" 祖曰:"誰縛汝?" 曰: "無人
縛!" 祖曰:"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 終嗣祖位.
<< 因果品第六 >>
(問) 因果報應, 是有是無?
(答) 有無是戲論, 何以故? 六道諸趣, 循業所現, 似空中花, 無不是幻, 苟貪愛
執著, 分別取捨, 因緣果報, 分毫無差. 如我人現受之身, 乃至家庭社會, 一切
環境, 本是報應因緣所成, 虛幻不實, 迷者執著, 便受苦樂諸報, 悟者了達本原,
萬緣放下, 一切無礙矣. 故古德云: "悟則業障本來空, 不悟仍須還宿債."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云何不希果報?
(答) 達果報非實故.
(問) 善惡苦樂, 得失分明, 云何說言非實?
(答) 得失苦樂, 皆是六道幻法, 如夢中事, 夢中似有, 醒時實無, 迷者不達本原
故, 依貪瞋癡, 執幻取捨, 故受輪迴, 報應無差. 智者了悟諸法真如, 不變不異,
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 如人夢醒, 故知非實.
(問) 云何佛說諸經, 修因得果, 階級分明?
(答) 世尊說法, 皆是引發眾生悟性, 隨機擢進, 因在迷眾生, 機有大小, 悟處不
同, 故有階級分別. 究竟皆以無所得為方便. <<金剛經>>云: "實無有法, 佛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問) 云何而見因果差別? 云何一切了不可得?
(答) 依諸幻法, 執持分別, 則有因果差別. 一真法界, 萬有實不可得, 何以故?
"萬法唯識"故. 諸法實性, 無染無淨, 原皆空寂, 智者了達, 萬法一相.
(問) 云何除遣一切法?
(答) 不念諸法, 不起除想, 乃至有無之見, 了不可得, 是名除遣一切法, 亦名得
果, 亦名現觀, 何以故? 達一切法, 平等平等, 如幻如幻, 於諸幻法, 不住不著,
非取非捨, 清淨本然, 當體即是.
(問) 睡時一切無念, 是否無住?
(答) 睡時不覺, 名曰昏沈.
(問) 云何是真無住?
(答) 應緣利生, 隨機宣說, 善惡因果, 染淨諸法, 而了達諸法空義. 不執不滯,
名真無住. 何以故?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於諸境界, 了了明明; 雖了了
明明, 達知諸法非實故, 不貪不著; 不貪不著故, 應緣動作, 雖有得失苦樂諸事,
不起得失苦樂鬥諍諸想; 無得失苦樂鬥諍諸想故, 則無所緣; 無所緣故, 則不為
法縛; 不為法縛故, 交人接物, 動靜自在. 如是行者, 是名萬緣放下, 無住無執,
便能隨緣宣說諸法, 降伏一切邪外, 廣度無量有情, 不為一切邪外之所降伏, 遠
離顛倒妄想惡因, 速得圓滿究竟.
(問) 既達法法虛幻, 云何必要隨緣成諸幻法?
(答) 幻有非有, 執著成妄, 是眾生用. 應緣無住, 即有常空, 假名妙有, 是諸佛
用. 經云: "真空不妨妙有, 妙有不礙真空." 眾生不悟, 沈淪生死; 智者大覺,
若不應化, 佛法斷滅, 有情出頭無期. 是故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必須荷
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幻度幻, 廣興佛事, 普接有情. 若於諸法作斷滅
想, 不入小乘知見, 便墮魔外邪解.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能轉諸業報否?
(答) <<金剛經>>云:"菩薩應離一切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 則為非住." 又云: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何以故? 蓋善惡果報, 皆從幻有授受. 若悟本來,
實無生滅增減垢淨可得, 是故云: "悟則業障本來空, 不悟仍須還宿債." 參透此
語, 雖惡報現前, 粉骨碎身, 無所礙矣!
(問) 云何名無生法忍?
(答) 無論善惡境界, 乃至辱罵加害, 割截身體, 臨命終時, 都能安住實性, 煩惱
不生, 是名無生法忍. 何以故? 真如實性, 十方常住; 生時不來, 死時不去, 不
增不減, 無益無壞; 四大身心, 乃至諸法, 畢竟幻化; 能害所害, 能受所受, 如
實觀察, 皆無所有; 起念住著, 即落輪迴, 受幻化報, 智者了達, 無依無住.
(問) 經云: "生佛不二", 云何又分六道諸趣?
(答) 諸佛眾生, 實性無別, 故云生佛不二. 因不覺故, 自心起妄, 造諸幻法, 執
幻取捨, 而有善惡因果. 因果差別故, 受報各異, 故有諸趣輪迴. 世尊說法利生,
覺者無以為名, 假名之曰佛; 迷者無以為名, 假名之曰眾生, 本具無以為名, 假
名之曰實性, 幻境無以為名, 假名之曰天道,人道,修羅道,蓄生道,地獄道,餓鬼
道. 其實一真法界, 名相分別, 有非實有, 迷悟之心了不可得, 智者了達歸原,
迷者輪迴諸趣.
(問) 一切諸法, 云何生滅來去?
(答) 生滅來去, 了不可得. 何以故? 諸法皆隨眾生妄想執著, 而起幻化; 迷者執
幻化故, 似有生滅來去可得; 智者了達本原, 諸法剎那變易, 猶若水泡. 蓋真性
如水, 諸法如泡, 泡不離水, 水不離泡, 泡即是水, 水即是泡. 何以故? 泡雖隨
緣生滅, 水實遍滿諸處. 若云泡有生滅來去可得, 則當幻泡生滅來去之時, 水體
應生滅來去. 今泡雖隨緣起謝, 而水體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無來無去. 可知泡
即水相, 若迷水體, 執泡生滅來去, 即同病目, 見空中花, 是名邪外知見, 捨本
逐末矣!
(問) 云何名法執, 云何離法執?
(答) 於空,無相,無願,寂靜,遠離,無常,不淨,無所得, 乃至一切諸法, 而起想著分
別, 是名法執. 了達本性清淨心, 不立一法, 不離諸法, 是名遠離諸執.
(問) 云何是本性清淨心, 不立一法, 不離諸法?
(答) 於一切法, 無有住著取捨, 分別變異故, 是不立一法. 了了常知故, 是不離
諸法. 不立不離, 不生不滅, 不坐不臥, 不去不來, 如是住者, 是證法身, 亦號
如來.
(問) 外道邪師, 宣說無因無果, 與佛法合否?
(答) 外道所說, 不但非法, 實為墮落阿鼻(地獄)業因. 何以故? 彼斷見邪師, 不
達本原, 執無有法, 撥無因果, 與諸有情, 執常見等, 定落輪迴.
(問) 云何是斷常二見?
(答) 說諸法無, 如龜毛兔角之無, 名為斷見. 說一切法常住, 謂有所得, 名為常
見. 此二見執, 皆名外道.
(問) 云何離斷常二見, 常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答) 善知諸法因緣果報, 善惡染淨, 名離斷見. 達諸幻法本原, 了知生即無生,
名離常見. <<華嚴經>>云: "雖觀不淨, 而不證離貪法, 亦不與貪欲俱. 雖修於
慈, 而不證離瞋法, 亦不與瞋垢俱. 雖行於捨, 而不捨化眾生事者之所住處.
雖觀於空, 而不起空見. 雖行無相, 而常化著相眾生. 雖行無願, 而不捨菩提行
願者之所住處. 雖於一切業煩惱中而得自在, 為化眾生故, 而現隨順諸業煩惱.
雖無生死, 為化眾生故, 示受生死. 雖已離一切趣, 為化眾生故, 示入諸趣者之
所住處. 雖行於慈, 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 雖行於悲, 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 如
是行者, 不離一切法, 不住一切法, 是名常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 明法品第七 >>
(問) 云何是真空實相? 云何而有諸法?
(答) 諸佛眾生, 本具靈知覺性, 靈明湛寂, 十方常住, 無名無相, 無始無終, 假
名真空實相, 又名真如, 亦曰法身. 因不覺故, 起妄造作, 幻出山河大地, 根身
器界, 是有諸法.
(問) 無始本覺, 云何而有妄念?
(答) 如虛空忽起浮雲.
(問) 依法出生之道, 可得聞乎?
(答) 依禮貌能生人敬, 依正信能生善友, 依多聞能生妙慧, 依布施能生富足, 依
淨戒能生善趣, 依忍辱能生容受, 依精進能成諸果, 依禪定能治散亂, 依智慧能
離煩惱, 依善知識能斷疑網, 依正念能生聖見. 如是名為依法出生善法, 反是則
善法滅, 惡法生, 墮諸惡趣矣!
(問) 不修諸法如何?
(答) 十方 (東西南北四維上下), 無無修法眾生, 何以故? 貪瞋癡, 殺盜淫, 惡法
也. 五戒 (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 十善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
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瞋恚,不慳貪,不邪見), 善法也. "摩訶般若
波羅蜜多", 究竟淨法也. 修惡法, 落三途 (地獄,餓鬼,畜生); 修善法, 生人天.
修因得果, 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報盡即死, 果熟受生, 六道輪迴, 循環不已.
在迷眾生, 一舉念, 一動足, 必有所屬, 苟非修習究竟淨法, 出頭無有了期. 迷
者未聞聖教, 不自覺耳; 是故世尊, 應化利生, 廣宣教法, 聞者不思修習, 豈不
錯過乎哉?
(問) 云何不墮三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 六道 (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答) 悟三界六道諸法清淨, 自性了不可得, 不取不捨, 便不墮三界六道. 何以故?
我生則一切法生, 我清淨則一切法清淨, 我法清淨, 執受俱消, 唯法身昭昭靈靈,
十方常住, 諸法了不可得.
(問) 云何是顛倒法?
(答) 諸顛倒法, 實不可得. 何以故? 眾生不達本原故, 於幻有諸法, 執合執離,
執常執斷, 執生執滅, 執苦執樂, 執是執非, 執得執失, 執成執壞; 有所執故,
假名顛倒. 若無所執, 亦無無執, 一切了不可得. 蓋顛倒由心, 非在法也. 六祖
云: "不是風動, 不是旛動, 仁者心動." 迷者不達本原, 執有顛倒正法可得, 謂
捨顛倒而取正法, 作是見者, 是名取捨外道. 若得菩提, 無有是處. 修"摩訶般若
波羅蜜多"行者, 不執行法, 不執不行法. 何以故? 了達法法非實故, 都無所執,
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無能無所, 念念圓明, 如淨琉璃, 善照諸物, 無有痕跡,
如是行者, 速得圓滿實證.
(問) 眾生一切業報云何而生?
(答) 由於見聞覺知, 自心取相, 分別染淨, 執吾我所而生. 若了法法性空, 不住
幻相分別, 則一切不生.
(問) 云何是成佛根本?
(答) 信受佛語, 求善知識教, 依教奉行, 是成佛根本. 何以故? 因信求解, 由解
而行, 依行得證, 三世諸佛, 不越此道.
(問) 最初一佛, 是何教化?
(答) 如發明家, 先知先覺, 覺本原已, 終始先後, 乃至方所, 俱不可得, 何以故?
諸法如幻, 不可分別故.
(問) 云何是生死根本?
(答) 執著幻法, 攀緣幻境, 分別人我是非, 善惡有無, 皆是生死根本.
(問) 云何能破生死根本?
(答) 常行布施, 能破生死根本.
(問) 云何是常行布施?
(答) 不行色,聲,香,味,觸,法, 是常行佈施.
(問) 云何是: 不行色,聲,香,味,觸,法,?
(答) 眼,耳,鼻,舌,身,意, 對色,聲,香,味,觸,法, 雖了了分明, 達如幻故, 不生
取捨貪著之念, 是名"不行色,聲,香,味,觸,法". <<楞嚴經>>云: "知見立知, 即
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 亦名解脫." 古德云: "不住見聞覺知, 不墮見聞
覺知; 不墮見聞覺知, 受用見聞覺知." 如是行者, 云為動作, 都無所住; 無所住
故, 眾生知見, 轉成如來大智, 應用無礙矣.
(問) 諸法實有生滅否?
(答) 實不生滅. 何以故? 經云: "萬法唯識". 識即妄心, 妄所現故, 如夢中事,
幻有非有, 不可謂生. 生既非生, 滅亦非滅, 是故經云: "不生不滅". 迷者如夢,
執幻生滅, 喻如病目, 見空中花, 似有合散. 悟者了達本原, 唯一法界, 全體即
真, 一切了不可得. 是故<<金剛經>>云: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問) 世間諸法, 已知是幻, 出世淨法, 階級升進;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 法法分明,
云何亦幻?
(答) 佛說三藏十二部經, 乃順世俗而說, 因要對治眾生, 世間雜染心故, 說示出
世清淨諸法. 其實皆是權設方便, 安立名相, 以冀眾生, 能得悟入. 因眾生機有
利鈍, 故悟有不同; 因悟有不同, 故說階級分別, 原非究竟實義. 是故經云: "佛
說一切法, 要治眾生一切心. 眾生茍無一切心, 諸佛亦無一切法." 又云: "從始
至終, 未嘗宣說一字." <<金剛經>>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不能解
我所說義故." <<大般若經>>云: "總持無文字, 文字顯總持. 由般若大悲, 離言
以言說." <<金剛經>>云: "知我說法, 如筏喻者; 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 以是義
故, 學者須會離言妙旨, 始不錯誤!
(問) 云何是離言妙旨?
(答) 如佛說法空, 鈍機不悟, 捨有趨空. 其實空乃有對, 因眾生執諸幻有為實,
故佛說空法破之. 既悟幻有非有, 空亦不立, 不立亦不立. 當此之時, 法法了不
可得, 惟有昭靈常住,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是名離言妙旨.
(問) 無名無相, 是實義否?
(答) 有無俱不可得, 何以故? 既不執有, 無亦非實, 有無是對待故, 非執幻有為
有, 焉得有法可無? 蓋幻有不離真心, 達者當體便是.
(問) 云何是真實了達諸法?
(答) 了達幻有非真, 亦無幻外求真. 何以故? 幻既非實, 當體即真. 若是執幻執
真, 真幻相待, 即成顛倒.
(問) 法法不立,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云何得名精進?
(答) 因法法非真故,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得名精進, 直至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若一法有實可得, 則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不名精進, 諸佛不證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皆以無所得, 為方便故.
(問) 祖祖相承, 云何傳法?
(答) 言下直契本來, 師資道合, 一言印證, 假名傳法. 若有所傳, 即為非法, 何
以故? 諸法實性,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凡所言說, 皆是虛妄分別. 行者莫為外
道所惑乃要.
<< 實相品第八 >>
(問) 六道諸趣, 與諸佛國土, 云何分別?
(答) 六道諸趣, 即諸佛國土; 諸佛國土, 不離六道諸趣. 何以故? 一真法界, 無
二無別故; 因果差別, 國土勝劣, 乃就眾生, 幻化業境示說. 智者了達, 知非勝
義.
(問) 云何名法界?
(答) 諸法皆是真如, 名為法界.
(問) 云何諸法是真如?
(答) 萬有實性, 不別不異, 智者了達, 一切處是真如, 一切法是真如. 何以故?
幻有非有, 真如遍滿十方故.
(問) 云何是心? 云何是境?
(答) 真如遍滿十方, 萬有性中泡幻, 若悟本來, 心境了不可得.
(問) 眾生脫離輪迴, 實有出入否?
(答) 出入了不可得. 何以故? 生滅皆是幻相, 如夢如化, 法性常住十方, 不生不
滅.
(問) 云何是如幻如化如夢?
(答) 眾生造業, 起一切法, 輪迴六道, 乃至諸佛成道, 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有情聞法開悟, 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皆是如幻如化如夢. 何以故? 一真性海, 一
切了不可得故.
(問) 云何一切了不可得?
(答) 幻化諸法, 當體即是真如. 真如法法無別, 若起諸見, 即同自心見自心, 無
有是處.
(問) 一真性海, 是佛所行境否?
(答) 是義不成. 何以故? 本原實性, 有情無情, 諸佛眾生, 交參無痕, 十方周遍,
無二無別. 若離諸法, 無平等性; 除平等性, 無有諸法. 諸法實性, 即是佛性;
性即是佛, 佛即是性, 量含虛空, 無邊無界, 無去無來; 行之與境, 了不可得.
<<金剛經>>云: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其福德不可思量." 迷
者不悟, 取相分別; 智者了達, 都無所動.
(問) 經云: "無佛無眾生", 云何又云: "諸佛眾生"?
(答) 入第一義故, 法法幻化非實, 靈覺妙體, 生佛無二, 是說無佛無眾生. 入世
諦門故, 依幻分別, 隨機宣說, 令得層層開悟, 是說有佛有眾生, 乃至皆級差別.
以是義故, 大機者頓超直入, 不歷僧祇; 小機者萬劫千生, 隨機證果.
(問) 世尊應世, 眾生得度, 亦如幻否?
(答) 如是如是. 悟者安住本原, 隨緣示現, 以幻度幻, 能度所度, 俱不可得.
<<金剛經>>云: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問) 云何是世出世間染淨諸法, 乃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究竟義?
(答) "唯有名想"是一切法究竟義. 何以故? 萬法一相故.
(問) 云何說有善不善, 雜染清淨諸法?
(答) 眾生造業受報, 皆在幻境輪迴, 依幻分別故. 善惡因果, 苦樂染淨, 諸法分
明, 歸原只言一真, 法法真如無別, 故云諸法一相.
(問) 云何了知諸法如幻, 云何了達真如常住?
(答) 一切諸法, 本無今有, 有已還無, 故知不實, 如幻如化. 達者不執我身, 不
住諸法, 萬緣放下. 經歷時日, 一念靈知, 了無變異, 四大幻身, 乃至諸法, 求
其一相常住, 了不可得. 是知一真常住, 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問) 世尊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亦如夢幻否?
(答) 如是如是. 何以故? 諸佛應化, 乃就眾生境界示現, 似夢中境, 並非實法.
<<金剛經>>云: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如來者,
即是法身, 眾生諸佛無二, 實無凡聖差別.
(問) 云何是如來義?
(答) 如來者, 無所從去, 無所從來也. 諸佛眾生, 本具靈知覺性, 同遍十方, 如
虛空相, 不生不滅, 不益不壞, 無以為名, 假名法身. 證者十方普照, 諸佛剎土,
乃至眾生差別, 無不一念常知, 喻如虛空, 含容不二, 他方不遠, 此方無近, 形
相方所, 表裡中邊, 俱不可得. 色身幻起, 隨願應機, 處處示生, 都無所礙, 名
曰如來.
(問) 圓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捨色身, 得真如法身否?
(答) 是義不成, 何以故? 真如法身, 即色身本性; 色身本性, 即真如法身. 本性
十方週遍如水, 色身隨緣幻起如波. 言捨波得水, 言離水有波, 無有是處.
(問) 本性法身, 已知無去無來, 未知幻化色身, 乃至萬有諸法, 有去來否?
(答) 幻化色身, 乃至諸法, 不離法性. 法性如水, 色身諸法如波. 水遍諸處, 波
隨緣現. 智者了達, 波不異水, 水不異波. 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實無去來可得.
(問) 色法二身, 云何分別?
(答) 達本原者, 實無分別. 何以故? 色身幻化, 有實非有; 有既非有, 無亦非無,
隨緣起滅, 不離法性. 法性十方週遍, 未曾損益垢淨. 苟不依住幻化流轉, 全妄
原是一真, 生滅了不可得.
(問) 再有方便譬喻否?
(答) 法身如虛空相. 虛空青,黃,赤,白,紫,碧,綠諸色, 乃至過去,未來,現在,增
減,進退,染淨,生滅,是非,善惡,知不知,聞不聞,見不見,修不修,證不證, 一切諸
法, 俱了不可得. 法身亦爾, 一切了不可得. 虛空不可量, 無有邊, 含容諸法;
法身亦爾, 不可量, 無有邊, 含容諸法. 一切法生滅變異, 虛空不生不滅, 不變
不異. 法身亦爾, 色身生滅變異, 法身不生不滅, 不變不異. 虛空忽起風雲雨露,
法身亦爾, 忽起幻化諸相. 風雲雨露不離虛空, 幻化諸相亦爾, 不離法身. 智者
知虛空當處即是, 迷者尋覓, 了不可得. 法身亦爾, 悟者當體即是, 迷者追尋,
了不可得.
(問) 諸佛在何處?
(答) 常住十方.
(問) 眾生在何處?
(答) 常住十方.
(問) 十方幾大? 有邊際否? 生佛幾多? 可思量否?
(答) 無邊無際, 無內無外, 無量無量, 無盡無盡, 無以為名, 就世俗故, 假名十
方. 生佛如如, 不別不異, 一多名相, 俱不可得. 何以故? 凡有邊際方域數量,
皆是幻化變現, 若起情量計度, 便落輪迴知見.
(問) 生佛既無差別, 云何凡聖歷然?
(答) 迷與悟耳. 觀世尊應化, 穿衣食飯, 行住坐臥, 與人無異, 而說示無礙, 生
死自由, 可以覺矣!
(問) 世尊示生, 云何無所障礙? 眾生生死, 云何輪迴諸趣?
(答) 眾生不達本原故, 執幻取捨, 故受輪迴. 世尊了知, 萬有如幻故, 應用無住,
故無所礙.
(問) 諸佛眾生(包括六道), 真如實相, 一乎多乎? 云何經云: "眾生成佛, 眾生界
不減, 佛界不增."?
(答) 一多了不可得. 何以故? 諸佛眾生, 本具實相雖各具足, 而皆遍滿十方, 無
盡無二, 似燈燈之光共室, 交參無痕, 不可分別. 眾生雖迷本體, 沈淪六道, 真
如實相不減不垢. 諸佛雖達本原, 成無上道, 真如實相不淨不增. 眾生生時, 乃
至諸佛應世, 真如實相非來. 眾生死時, 乃至諸佛涅槃, 真如實相非去. 蓋實相
無相, 十方常住, 如大海水, 幻相如波; 迷者幻身起滅, 一念執持, 如認波取捨,
號曰眾生. 悟者了達本原, 生死無動, 即名諸佛. 以是義故, 是故經云:"眾生成
佛, 眾生界不減, 佛界不增"也.
(問) 既不是一, 便即是多, 云何一多了不可得?
(答) 由多顯一, 因一見多. 既無有多, 何處見一? 苟不執一, 何處見多? 非執非
有幻多, 焉得有法可一? 故云一多了不可得.
(問) 情與無情, 真如實性, 同乎別乎?
(答) 大智境界, 不說分別. 何以故? 山河大地, 根身器界, 一切諸法, "唯識所
變". 識即妄心, 如空中花; 達本歸原, 空花即滅. 真如實體, 本不異故. 經云:
"一人成佛, 虛空消損", 一異可知矣!
(問) 無情之物, 有能作祟, 是何因緣?
(答) 鬼神棲泊, 精神變化故. 如人執身, 及所有物, 若有損者, 便起抗拒, 越法
行為, 即同作祟. 皆是妄識之所依住. 蓋身亦四大(地,水,火,風)和合, 執之則
靈, 苟不執著, 身與無情何別? 迷者不悟, 執我有心, 以心明法, 是我與心, 乃
至諸法, 成三分別. 智者了達, 我即是心, 心即是法, 如湯消冰, 實皆是水. 我
身及心, 乃至諸法, 同異了不可得. 何以故? 經云: "萬法唯識". 蓋識即妄心,
乃真心影子. 心起妄故, 幻出山河大地, 根身器界, 乃至諸法. 眾生迷執幻身,
認身為我, 見身外法. 諸佛宣示本原, 假名真心. 名言分別, 相依而立. 若了幻
化非實, 皆是心中影現, 本原遍一切處, 實無生滅垢淨; 萬緣放下, 一切了不可
得. 是故經云: "我見清淨, 萬法清淨", 又云: "本原甚深, 不可思議".
(問) 如是不二法門, 是究竟義否?
(答) 不二是一, 二既非實, 一亦不立, 法性平等, 俱不可執.
(問) 無心即究竟否?
(答) 無乃有對, 若聞無心法, 即起無心見, 便非究竟. <<圓覺經>>云:"若說有覺,
猶未離幻; 說無覺者, 亦復如是." 今可云: 若說無心, 猶未離妄; 說有心者, 亦
復如是.
(問) 云何始究竟?
(答) 以心印心.
(問) 心在何處?
(答) 問者是誰?
(問) 再有方便否?
(答) 若人要識本來面. 現前靈知遍十方. 有情無情本來同. 念起現相如波發.
眾生隨波不知水. 悟者知波從水發. 波即是水沒去來. 若執去來道心輟.
<< 修治品第九 >>
(問) 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有為得乎? 無為得乎?
(答) 不住有為, 亦不住無為. 何以故? 隨緣應化故, 是不住無為. 無住無著故,
是不住有為.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隨緣應化, 云何住心? 云何發心?
(答) 對遠近恩怨眷屬, 乃至一切類生, 應無所住生平等心, 不應生不平等心; 應
無所住生大慈大悲心, 不應生瞋恚煩惱心; 應無所住生護念心, 不應生殺害心;
應無所住生無礙心, 不應生嫉妒心; 應無所住生教導心, 不應生遠離心; 應無所
住生幻化無所有, 畢竟空不可得心, 不應生人我眾生, 有所得愛戀心; 乃至於世
出世間, 染淨諸法,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問) 如來大智境界, 為當修習而得? 抑不修習, 忽然頓照? 若云修習, 云何經云:
"無修無證"? 若非修習, 忽然頓照, 則一切凡夫, 皆應等覺, 善知識教人, 不合
開口便說修行!
(答) 非修行得, 非不修行得. 何以故? 真如實性, 當體即是, 無得無不得. 凡夫
不悟, 執著幻法, 自生差別; 行聖道者, 因妄執習氣深厚, 故二六時中, 須正覺
常住, 方不隨習住著. 順世俗說, 假名曰修. 實無造作取捨, 是曰無修.
(問) 經云: "自性本自清淨, 本自俱足, 不假修成." 既如是, 云何而有妄執習氣?
云何墮落輪迴? 若成佛已, 再墮落否?
(答) 性中諸法, 如空中花. 空花虛幻, 有實非有, 故云清淨. 歷劫流轉, 不增不
減, 不垢不淨, 故云俱足. 放下妄執, 即是本原, 故非修成. 因不覺故, 執幻取
捨, 隨業流轉, 而有輪迴. 由輪迴故, 習染深厚; 既已圓證本原, 達一法界, 永
不墮落. <<圓覺經>>云: "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 雖復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
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
(問)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唯從心修否?
(答) 不應執著, 即心離心. 何以故? 心無方所, 盡十方界, 無量無邊, 原只一心,
染淨諸法, 如空花幻, 不應分別.
(問) 云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答)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心, 心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交人接物, 云為
動作, 無有所執, 便是發心. 若有所發, 即為非心. 何以故? 凡有所執, 皆是煩
惱, 以有能所心境故. 若不住諸想, 都無所執, 心境一如, 動作云為, 皆是佛事.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覺先所作罪過, 云何懺悔?
(答) 經云:"罪從心起將心懺, 懺罪何如不起心? 心亡罪滅兩俱空, 是則名為真懺
悔." 如是行者, 只將念頭放下, 精進修持, 便是懺悔.
(問) 云何是種植善根?
(答) 常供養諸佛菩薩塔廟, 恭敬承事諸善知識, 勤誦佛說經典, 多聞知識開示,
求問"般若波羅蜜多"法要, 發心修行, 護持戒律, 樂行布施, 孝敬父母, 調和眷
屬, 忍辱柔和, 精進不退, 如是等等, 乃至一切正行, 皆名種植善根.
(問) 云何遠離種種過失, 無所障礙?
(答) 隨緣應物, 如幻人為幻, 不住著一切法, 不思惟一切法, 無能為, 無所為,
乃至為時為處, 都無所住, 無住亦不執. 如是行者, 不見人我眾生壽者諸相, 即
得遠離種種過失, 無所障礙.
(問) 不思惟所修法門, 云何能增長善根, 圓滿功行?
(答) 一真法界, 法法了不可得. 只一念不生, 便是增長善根. 機緣成熟, 自然圓
滿功行; 若起念思惟, 著功用行, 便落三界見解.
(問) 云何是莊嚴淨土?
(答) 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修, 是名莊嚴淨土. 何以故? 無有取捨分別, 則所
現國土, 皆極清淨, 故曰莊嚴.
(問) 云何是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答) 成就眾事, 不作成不成想, 都無所住, 即名迴向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能迴向
我, 所迴向法, 迴向時, 迴向處, 皆是顛倒妄想. 何以故? 法法空故, 一真性海,
過去,未來,現在, 乃至一切, 了不可得故.
(問)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于何處求?
(答) 於不即一切法, 不離一切法處求. 何以故? 幻法非真如, 亦非離幻法, 別有
真如. 真如非幻法, 亦非離真如, 別有幻法. 蓋真如如海水, 幻法似波瀾也.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應住何等心無間?
(答) 從初發心, 至成正覺, 應安住正智, 不隨諸法流轉, 剎那無間. 何以故? 幻
有非有故.
(問) 業力與願力, 云何分別?
(答) 取捨分別, 隨習造作, 名為業力. 了達如幻, 應緣無住, 名為願力.
(問) 煩惱習氣, 云何分別?
(答) 習氣是煩惱種子, 乃多生習染所成, 起時不續即空, 登地菩薩尚未能盡. 煩
惱乃隨習現行, 造作憎愛諸業, 聲聞緣覺已無.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於何處為礙?
(答) 於一切趣無礙.
(問) 云何於一切趣無礙?
(答) 了達染淨諸法平等, 便無所礙. 何以故? 諸相一相故, 幻有非有故, 無住無
著故, 無取無捨故.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為破何法?
(答)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有法可立, 不見有法可破; 不見有法可成, 不
見有法可壞; 不見有法為損, 不見有法為益. 何以故? 佛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多", 唯顯照諸法, 不可執, 不可取而已.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 與何法合?
(答) 不與一切法合, 不與一切法離. 何以故? 了無所得故非合, 隨緣利生故非離.
有合有離, 是有所得, 非"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矣!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以何法為方便?
(答) 以無所得為方便.
(問) 云何無所得?
(答) 對世出世間, 染淨,因果,有為無為,色心諸法, 雖了了分明, 不作是非,取捨,
得失,成壞,生滅,增減, 相應與不相應諸見, 是名無所得.
(問) 諸法既了了分明, 云何無見?
(答) 達法法空故.
(問) 云何法法空?
(答) 達法法空者, 非離色有空, 亦非法滅始空, 是即有常空, 何以故? 經云:"三
界唯心, 萬法唯識". 蓋虛空萬有, 皆是本具靈知覺性, 無始忽起妄念之所幻出,
不達本原故, 妄認根身器界, 及種種幻相為實, 隨幻取捨, 執持分別, 故有輪迴.
執輪迴者, 號曰眾生. 智者如實觀察, 法法皆如夢事, 夢中實有, 醒時實無. 達
知本原, 萬緣放下, 一切了不可得, 唯真心常住, 昭昭靈靈, 任他萬法生滅, 靈
知不垢不淨. 如是悟者, 名之曰佛. 須知迷悟由心, 法本空寂也.
(問) 不住諸法, 即佛心否?
(答) 亦非不住, 何以故? 若言有住, 實無取捨執滯. 若言不住, 於一切法, 了了
常知. 蓋諸法實不可得. 諸佛住不住心, 亦了不可得.
(問) 云何是名諸執? 云何遠離?
(答) 住著三界諸法, 名三界執. 住著佛法僧見, 名三寶執. 住著如理不如理, 名
是非執. 住著持戒破戒, 名取戒執. 住著空,無相,無願, 名空,無相,無願執. 乃
至聞有執有, 聞空執空, 聞苦執苦, 聞樂執樂, 聞凡執凡, 聞聖執聖, 聞無相執
無相, 聞無住執無住, 聞真如執真如; 聞一切名言差別, 便隨一切名言, 而起差
別, 皆是執著名相, 不了實義. 何以故? 若起諸見, 不見諸法, 諸法實性, 真如
一體, 名言分別, 從幻宣說, 唯假施設, 以顯妙義, 非究竟法. 若起分別, 從幻
流轉, 智者了達, 心如虛空, 包容萬有, 都無所住, 是名遠離.
(問) 都無所執, 與斷滅頑空, 云何分別?
(答) 頑則不靈, 靈則非頑. 頑則失照, 寂照非頑. 頑則無知, 了知非頑. 頑則執
空不動, 無住應用非頑. 既非頑空, 則不斷滅. 學者不善體會, 又不參求知識,
誤解名言, 以致出頭無日, 可不哀哉! 佛於楞嚴會上, 以鐘聲顯示, 聞性常住,
又云: "以諸眾生, 從無始來, 循諸色聲, 逐念流轉, 曾不開悟, 性淨妙常, 不
循所常, 逐諸生滅. 由是生生, 雜染流轉." 正為此輩, 作方便開示耳.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應緣動作, 心生乎? 心不生乎? 若云心生, 與
眾生等. 若心不生, 何能動作?
(答) 非心不生乎, 亦非心生. 何以故?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了達萬有非
實, 能作所作, 皆是幻有, 云為動作, 不執不滯, 本來正智, 動靜一如, 不變不
異, 生與不生, 了不可得. 迷者不悟, 未達正智大用, 執生不生, 要斷煩惱, 求
取菩提, 皆名顛倒妄想, 取幻分別. 須知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不為諸法
生故學, 不為諸法滅故學, 不為諸法不生滅故學, 是于無學處學; 無學亦不執,
不執亦不執. 經云: "無智亦無得". 如是學者,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問) 行者應緣利生, 云何作意, 能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相應?
(答)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只要正覺常住. 何以故? 正覺常住故, 則了達
諸法非有; 了達諸法非有故, 則不生取捨住著之心; 不生取捨住著心故, 則不昏
不散. 如是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非緣幻法所生, 無依無住; 無依住故, 念念了
不可得, 名為最勝作意. 蓋幻有非有, 眾生病在昏沈散亂, 不達本原, 認假為真,
執滯取捨, 而落輪迴, 非關云為動作也. 是故諸佛菩薩, 隨緣示生, 穿衣食飯,
與人一體, 而實常住寂光.
(問) 行者已了法法空義, 云何妄心仍如流水, 調伏乎? 不調伏乎?
(答) 非調伏, 非不調伏. 何以故? 隨一切妄心, 而起憎愛造作者, 即是不覺凡夫.
若執調伏一切妄心者, 即是取幻分別, 起妄止妄, 邪外知見, 要求見性, 終不可
得.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者, 了達諸法, 如空中花, 能見所見, 皆如夢中; 夢
非實故, 不可調伏; 了知夢故, 即無妄執; 無妄執故, 即是菩提. 須知妄心, 乃
積多生習氣, 豈能頓除; 只不起念, 隨妄現起憎愛煩惱, 便是功夫. 機緣成熟,
自然大覺無餘. 古德云: "理雖頓悟, 事須漸修." 所云修者, 乃二六時中, 正覺
常住, 寂照不昧之謂; 非另起念, 分別造作也. 蓋自性本來, 清淨俱足, 不增不
減, 不生不滅, 非造作取捨可得. <<圓覺經>>云: "但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居
一切時, 不起妄念; 於諸妄心, 亦不息滅;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於無了知, 不
辯真實. 彼諸眾生, 聞是法門, 信解修持, 不生驚畏, 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問) 此法門須靜坐否?
(答) 此法非關坐臥. 上根利器, 交人接物, 無礙修持. 中下之機, 閉關坐禪, 亦
自安適. 蓋動靜在機, 非法所制. 行者自審便妥, 切莫自欺乃要.
(問) 云何是心體? 云何是心用? 云何是用不離體? 云何是體不離用? 云何是全用
即體? 云何是全體即用? 云何是體用一如? 云何是凡聖差別?
(答) 現前靈知, 凡聖一如, 假名心體. 隨緣分別, 假名心用. 心體如鏡, 應用如
光, 光不離鏡, 是用不離體. 鏡不離光, 是體不離用. 雖隨緣顯現諸相, 而達幻
有非真, 如鏡照物, 不住不著, 不散不亂, 是用而常寂, 名為全用即體. 雖寂寂
如如, 而了別諸法, 分毫不昧; 雖分毫不昧, 而似鏡無痕, 是寂而常用, 名為全
體即用. 如是行者, 心境一如, 內外能所, 了不可得, 是為體用一如, 聖人境界.
凡夫本與聖人無別, 因不悟本原實性故, 依住幻法, 執持分別, 取捨造作, 而有
輪迴.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雖了悟諸法本原, 但無明習氣未盡, 是未與妙
慧相應, 云何經云: "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
(答) 真達本原者, 眾生知見, 便成如來大用. 何以故? 迷者不悟, 取幻分別, 因
執著故, 名為無明. 智者了達, 雖隨順諸趣分別, 而如幻人為幻, 無依無住, 交
人接物, 應用恆寂, 不昏不散, 便是大智. 雖有根本習氣未盡, 以佛知見治之,
便等於無. 蓋妄心生時, 苟不起念接續, 當下空寂. 初發心者, 若能如是修行,
應緣利生, 入大乘道, 不落二乘凡夫境界, 是名成就正覺. 機緣成熟, 自然驚天
動地.
(問) 云何應緣無住, 即是修持?
(答) 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不起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是名無住. 無住著故, 於
一切時, 心不散亂. 無散亂故, 身語意業, 無不皆與菩提心俱. 機緣成熟, 剎那
妙慧相應, 即成無上正等菩提.
(問) 云何能隨緣化導一切?
(答) 如實了知, 諸法真如, 不起妄想執著. 如是行者, 便能隨緣化導一切. 何以
故? 如幻術師, 作諸幻法, 迷者認為實有, 驚奇讚嘆, 隨相取捨分別. 幻師自知
非有, 雖見聞宣說, 而都無所住.
(問) 夢中造作, 善惡諸業, 有損益否?
(答) 夢中造作, 與醒無異. 何以故? 夢時似有損益, 醒時若不追憶分別, 了不可
得. 醒時過去造作, 當時似有損益, 現在若不追憶分別, 過去了不可得. 現在授
受, 若不住著, 當下了不可得. 未來事件, 若不起心攀緣, 未來了不可得. 是故
經云: "三心了不可得." 須知夢之與醒, 法法虛幻, 皆由自心, 憶想分別, 取相
造作, 而生損益. 凡夫不悟, 執著幻法, 而有善惡輪迴. 智者了達, 心心無住,
都無所有,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於諸化法, 皆應聽聞習誦否?
(答) 凡佛所說, 三藏諸法, 皆應聽聞習誦, 令其通利. 既通利已, 如理思惟, 法
法本空, 了不可得.
(問) 既達法法本空, 了不可得, 何必聽聞習誦?
(答) 達諸化儀故, 圓解化法故, 隨機宣說故, 辯才無礙故.
(問) 能如是修者, 具何善根? 云何能發信願? 從何處來? 沒從何去?
(答) 從歷劫諸佛, 種諸善根. 故能遇善知識, 發生信願. 真如遍滿十方, 不離諸
趣. 眾生執幻生滅, 見有去來; 覺者利生, 隨緣顯現, 達本原故, 生滅去來, 了
不可得.
<< 智識品第十 >>
(問) 云何是妄識? 云何是正智? 云何是轉識成智?
(答) 凡夫習慣之覺知分別, 見相差異, 皆是妄識. 何以故? 識依習作, 取幻分別,
逐境生心, 隨業流轉, 見有生死, 不達本原故. 若了達習慣之見聞覺知是妄, 雖
隨緣分別, 不依不住, 即名正智. 何以故? 智本真際, 色不異空, 寂照如如, 絕
諸戲論. 蓋諸法幻化, 隨業見異故. 如人見水, 天見琉璃, 魚龍見供珍, 餓鬼見
膿血. 本一物而分數見. 人覺糞穢, 而狗獲美味, 皆因妄識不同. 又如中秋明月,
樂者見之倍樂, 苦者見之益悲, 風流者見之流蕩生情, 行道者見之頓悟心地. 各
因自心而生差別. <<楞嚴經>>云: "諸所緣法, 唯心所現". 修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多"行者, 了達諸緣, 不著身心, 於諸境界, 雖了了明明, 而境不滯心, 心不累
境. 境不滯心, 境無相也; 心不累境, 心非見也. 二六時中, 昭昭靈靈, 不起諸
見, 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得失成敗, 是非苦樂, 憎愛不生. 如是行者, 即名轉
識成智. <<楞嚴經>>云: "若能轉物, 即同如來". 蓋迷者智即識, 悟者識即智.
非離智有識, 非離識有智; 智識乃說教之假名, 順世俗故, 名之為轉.
(問) 云何是正智大用?
(答) 於色,受,想,行,識諸法, 無論惡之與善, 染之與淨, 生滅涅槃, 不取不捨;
如是應緣動作, 即名正智大用. 何以故? 一切諸法, 皆是幻有; 幻有非有, 並非
實法. 若現用無住, 不起人我, 乃至諸見, 如太虛空, 包含萬物, 不生痕跡, 即
是如來清淨心. 如是修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實證.
(問) 云何是一切智? 云何是道相智? 云何是一切相智?
(答) 行聲聞獨覺行者, 唯能了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門差別, 是名一切智. 行
菩薩摩訶薩行者, 了知聲聞緣覺道相, 菩薩道相, 如來道相, 於諸法門, 皆能圓
滿修學, 廣度眾生, 不住不著, 是名道相智. 功行圓滿, 習氣無明, 皆已永斷,
實證諸法一寂滅相, 是名如來一切相智.
(問) 云何是無障礙智?
(答) 為諸眾生, 隨機說法, 令其遠離顛倒妄想執著, 達法空故, 不起增減取捨,
乃至得非得想, 是名無障礙智.
(問) 云何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分別大智?
(答) 雖了知諸佛眾生, 乃至萬法, 皆悉如幻如夢, 實無所得; 而善觀幻法, 因緣
生滅, 事物境界, 分別諸根, 隨順所應, 設種種教, 宣說邪正,迷悟,顛倒,脫離,
雜染,清淨,生死,涅槃, 乃至執非執, 住非住, 得非得, 成非成, 熟非熟諸法; 度
諸眾生, 使得隨緣昇進. 如是說時, 無能無所, 無依無住. 是名"摩訶般若波羅蜜
多"分別大智. 何以故? 行者雖分別諸法, 而無人我, 諸佛眾生, 乃至世界染淨,
凡聖差別, 說法聽法諸想. 如日懸空, 如鏡照物, 不執不滯.
(問) 云何是無分別智?
(答) 了知佛法, 不異世間法, 世間法不異佛法. 不於佛法中, 分別世間法; 不於
世間法中, 分別佛法; 是名無分別智. 何以故? 達知法法如幻, 無二無別故.
(問) 云何是本性智慧光明?
(答) 了達諸法本原, 名之曰智. 隨機說法, 名之曰慧. 破諸眾生業惑, 名之曰光.
無有能所恃執, 名之曰明. 如是光明. 徹照十方, 接引眾生, 無阻無礙, 是名"本
性智慧光明".
(問) 云何是定慧等等?
(答) 一念不生, 心境蕩然, 曰定. 隨分別智, 應用自在, 曰慧. 行"摩訶般若波羅
蜜多"行者, 即定常慧, 即慧常定, 是名定慧等等.
(問) 云何煩惱即是菩提?
(答) 不達諸法如夢故, 取幻分別, 貪愛執著, 終日云為, 起心動念, 皆是煩惱.
了達諸法如夢故, 無依無住, 無所貪愛, 終日隨緣, 正智朗然, 云為動作, 皆是
菩提. 是迷者事事煩惱, 悟者煩惱即是菩提.
(問) 云何是諸法無生無滅義?
(答) 法法如幻故, 幻有非有. 有非有故, 生實非生. 生非生故, 滅亦非滅. 如是
達者, 觀照自在, 名智境界. 迷者不悟, 執生執滅, 號曰無明.
(問) 了達諸法一體, 即名正智否?
(答) 是義不成. 何以故? 一由二生, 二因一起, 俱是名相. 既了無二, 一亦不立,
不立亦不立. 如是達者, 是名正智.
(問) 安住正智, 即究竟覺否?
(答) 不住究竟覺, 不住一切法, 不住亦不住, 是名究竟覺. 何以故? 經云:"若心
有住, 即為非住."
<< 觀照品第十一 >>
(問) 云何是止觀義?
(答) 了達諸法本原, 都無所住, 曰止. 隨順眾生, 應緣無礙, 曰觀.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時, 心云何住?
(答) 都無所住, 亦非不住. 何以故? 若有住不住者, 即非"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
(問) 如是無依, 落頑空否?
(答) 不住空見, 便非頑空. 蓋頑則不靈, 靈則非頑. 若無所住, 昭靈現前, 一切
普照, 何頑之有?
(問) 云何是住空見?
(答) 於世出世間, 染淨因果, 有為無為, 色心諸法, 乃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起空想著; 二六時中, 只令百物不思, 住心觀靜, 如石壓草, 名住空見.
(問) 云何觀察諸法?
(答) 非常非無常, 非樂非苦, 非有我非無我, 非淨非不淨, 非寂靜非不寂靜, 非
遠離非不遠離, 非遍知非不遍知, 非有非無, 絕諸名言戲論. 如是觀者, 是名正
觀.
(問) 云何是名言戲論?
(答) 說常無常, 有非有, 樂非樂, 我無我, 淨不淨, 寂靜不寂靜, 遠離不遠離,
遍知不遍知, 皆是名言, 屬諸戲論.
(問) 云何是學一切法, 善巧方便?
(答) 隨緣修造諸法, 以無住智慧心, 觀察諸法無常, 非空諸法得空, 諸法即是空,
空即是諸法, 染淨俱不可得, 都無所住, 是名學一切法, 善巧方便.
(問) 云何觀察色身?
(答) 應作思惟, 諸佛示生, 天上人間, 或落地獄,餓鬼,畜生, 隨類幻形, 原為饒
益眾生, 我今此身, 應如佛用, 宣說教法, 救度有情. 雖為有情, 節節支解, 如
獲大利. 何以故? 諸法幻化故, 能為所為, 施者受者, 了不可得故; 本具法身,
不生不滅故. 如是行者, 是為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正觀色身.
(問) 云何是俱足觀身正念?
(答) 於往來瞻顧, 俯仰屈伸, 飲食動靜, 語默坐臥, 出息入息, 息長息短, 無不
具足正知. 云何正知? 了了常知, 達非實事, 無依無住故; 如是知者, 是名俱足
觀身正念.
(問) 云何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察身語意業?
(答) 了達身語意, 及身語意業, 俱不可得, 是名觀察身語意, 及身語意業. 何以
故? 法法本性空寂, 廣大無邊, 絕諸名相, 智者隨緣幻化, 了知非有, 無住無著.
無住無著故, 能作所作, 俱不可得, 是名無邊無礙作業, 亦名一切智智. 如是觀
者, 是名正觀. 若起念分別, 作觀不觀, 非觀非不觀, 行不行, 非行非不行, 作
不作, 非作非不作, 住不住, 非住非不住, 著不著, 非著非不著, 得不得, 非得
非不得, 空不空, 非空非不空, 乃至一切諸想, 便著五蘊 (色受想行識), 是名煩
惱.
(問) 云何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時, 路行正觀?
(答) 無舉足想, 無下足想, 無道路想. 於城邑聚落, 小大男女, 街巷園林, 宅第
戶牖, 形形式式, 雖了了明明, 而不起分別取捨之想. 何以故? 幻有非有, 無高
下故, 處處皆同清淨法界故. 如是行者, 是名正觀.
(問) 作諸所作時, 云何現觀一切染淨境界?
(答) 雖苦樂染淨, 分分明明, 而知非實, 無有想, 無無想, 無能作我, 無所作法,
如幻人為幻, 都無所住. 何以故? 一切染淨國土, 萬有境界, 皆是眾生妄識, 及
諸佛願力之所變現故. 如夢中境, 夢中實有, 醒時了不可得. <<金剛經>>云:"一
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永嘉云: "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如是觀者,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諸境界現觀.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云何觀察宣說諸法?
(答) 隨眾生見, 觀察諸法, 宣說苦樂染淨, 廣度一切有情, 而了達幻化非有, 無
住無著, 能觀所觀, 能說所說, 能度所度, 了不可得; 是名修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多"時, 恆順眾生, 觀察宣說諸法.
(問) 云何是正觀諸法無常? 云何是倒觀諸法相似無常?
(答) 觀一切法, 有是幻有, 實常無故, 名為正觀諸法無常. 若觀諸法壞滅, 說名
無常, 是人不了實義, 名為倒觀諸法相似無常?
(問) 云何與人共住?
(答) 對共住者, 視如大師.
(問) 對諸不法有情, 應云何觀想?
(答) 應思惟人身難得, 我今已得人身, 佛法難聞, 我今已聞佛法, 依教奉行: 於
諸眾生, 皆應饒益恭敬, 如僕事主, 縱有捶打呵罵, 割截身體, 終不起惡; 我若
起惡, 即便退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與諸有情, 同受輪迴, 不能成就無上正等
正覺. 我今應如盲聾瘖啞, 於諸眾生, 無所分別, 我應假設方便, 使諸有情, 自
生慚愧, 如法懺悔, 令脫生死大苦, 共成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思惟調伏, 如幻人
為幻, 無能無所, 無人無我,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 是名修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者, 於諸不法有情, 如法觀想.
<< 行相品第十二 >>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云何思惟, 所行法要?
(答) 行心了不可得, 何以故? 法法本空故.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在何處行?
(答) 無現行處. 何以故? 諸法相空, 如夢中事,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無
取相想, 無壞相想, 及一切分別.
(問) 諸佛利生, 隨緣應用, 與眾生用, 同乎? 別乎?
(答) 形跡實無差別, 因迷悟故, 動機不同, 故立名異. 若了法法本空, 二相了不
可得.
(問) 能信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具何相狀?
(答) 具遠離貪瞋痴相狀.
(問) 云何遠離貪瞋痴?
(答) 常行布施, 是遠離貪瞋痴.
(問) 云何是常行布施?
(答) 不住著色,聲,香,味,觸,法, 是名常行布施.
(問) 云何是不住著色,聲,香,味,觸,法?
(答) 交人接物, 穿衣食飯, 隨緣動作, 無愛惡取捨之念, 是名不住著色,聲,香,
味,觸,法.
(問) 閉關坐禪, 是修遠離行否?
(答) 遠離行者, 是遠離一切煩惱妄想, 非閉關坐禪, 便得名為遠離. 何以故? 若
閉關安坐便為遠離, 則官獄囚徒皆成佛矣! 古德云: "身在關中心在外, 閉到千年
亦徒然."
(問) 幽隱山林, 空澤曠野, 阿練若處, 捨勝供養, 靜坐思惟, 是遠離行否?
(答) 彼遠離行, 猶有取相分別, 是名煩惱, 非真遠離. 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遠
離行者, 不論山林鬧市, 喧寂處所, 在家出家, 皆能一心清淨, 不雜種種煩惱作
意, 常勤精進, 修習諸法, 廣教一切有情. 雖日應萬緣, 心恆寂靜, 是名真遠離
行.
(問) 云何是正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答) 二六時中, 於世出世間諸法, 乃至穿衣食飯, 交人接物, 不起色非色, 空不
空, 著不著, 淨不淨, 乃至人我身心, 生滅成壞, 一切諸想; 如如動作, 如幻人
為幻. 妄心起時, 不隨他轉, 妄心空時, 亦不住空, 唯昭昭靈靈常現在前, 如鏡
照物. 是名正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問) 云何是幻人為幻?
(答) 不作人我是非, 善惡成壞, 親疏遠近, 乃至一切諸想. 如是修造諸法, 是名
幻人為幻. 何以故? 了達法法非真故.
(問) 云何方便, 現諸所作, 不離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
(答) 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諸行, 作諸所作, 是不離"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現諸所作.
(問) 云何攝布施行?
(答) 雖常行布施, 而無思惟我施, 我不施, 我能施, 彼受施, 所施法, 施得果;
如是布施,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攝布施行.
(問) 云何攝持戒行?
(答) 雖常行戒行, 而無思惟我戒, 我不戒, 我能戒, 彼破戒, 所持戒, 戒得果;
如是持戒,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攝持戒行.
(問) 云何攝忍辱行?
(答) 雖常行忍辱, 而無思惟我忍, 我不忍, 我能忍, 彼所忍, 所忍法, 忍得果;
如是忍辱,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攝忍辱行.
(問) 云何攝精進行?
(答) 雖常精進, 而無思惟我進, 我不進, 我能精進, 彼非精進, 進所得法, 進所
得果; 如是精進,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攝精進行.
(問) 云何攝禪定行?
(答) 雖常行禪定, 而無思惟我定, 我不定, 我能定, 彼散亂; 亦不住著定中所引
發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 諸神通變現境界;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攝禪定行.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時, 作諸業乎? 不作諸業乎?
(答)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者, 不作二見. 何以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非作
一切業, 非不作一切業. 蓋"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非一切業, 亦不離一切業, 成
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行者了達諸法如幻, 不可得故, 業報亦如幻不可得. 業
報如幻不可得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亦如幻不可得. 如是一心清淨, 不生
貪執, 離吾我所, 乃至一切分別亂想; 常以清淨善法, 隨緣宣說, 度諸眾生, 不
住無相; 是名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問) 云何隨緣應物, 不礙無上正等菩提?
(答) 無現行想故, 無能所想故. 蓋無現行無能所, 則一切了不可得; 一切了不可
得故, 即是不思議界; 不思議界即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即是無上正等菩提, 無二無別. 世尊於說金剛般若之時, 示現 "著衣持缽, 入舍
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
而坐." 正要指示, 一切眾生, 就尋常日用, 交人接物, 穿衣食飯, 行住坐臥之
間, 契悟本體, 直顯真心妙用耳! 云何妙用? 即隨緣應物, 無現行想, 無能所想
而已耳. 苟不聞無執無, 當下與佛何別?
(問) 云何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應圓滿諸行?
(答) 如是了達, 三世染淨諸法, 萬相一相, 一相無相. 二六時中, 於諸法相, 雖
了了常知, 而都無所住; 無所住故, 不昏不散, 寂照如如. 直至動靜無礙, 而能
悲愍一切有情, 宣說諸法, 廣度眾生, 脫離三界. 雖廣度眾生脫離三界, 而了達
幻相非有, 人我了不可得. 雖善究竟通達, 法法真實理趣, 而了達實無通達. 雖
隨緣應物, 得無生忍, 而了達實非無生. 何以故? 諸佛眾生, 乃至諸法真如, 不
別不異,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離言語相, 離文字相, 離心緣相, 唯
心印心, 心心相印, 似空合空, 了不可得故. 是為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皆應圓滿諸行.
(問) 云何名有所得行? 云何名無所得行?
(答) 有有無,是非,邪正,染淨,凡聖差別可得, 名有所得行. 了知諸法真如一體,
不別不異, 凡所作為, 皆如幻人為幻, 都無所住, 是名無所得行.
(問) 云何是行無所行? 作無所作?
(答) 善達諸法實相者, 不由分別取捨而行, 是名行無所行. 不由分別取捨而作,
是名作無所作. 何以故? 所行所作, 不由分別取捨而起, 則都無所住; 無所住故,
所行所作, 了不可得. 是名生無所住心, 亦名真菩薩行.
(問) 云何是真不思議行?
(答) 不作諸法常無常, 淨不淨, 空不空, 乃至諸法樂, 諸法苦, 諸法真實, 諸法
如夢, 諸法不可思議, 及一切諸想. 如是云為動作, 是名真不思議行. 何以故?
若起諸想, 即眾生行. 是故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行無所行.
(問) 云何是真行無所行?
(答) 不作有行無所行, 不作無行無所行, 乃至一切分別諸想, 都不可得. 如是云
為動作, 無有能所恃執, 是名真行無所行.
(問) 云何凡所作為, 皆名真淨功德?
(答) 交人接物, 云為動作, 不起一切作意. 不起一切作意故, 即能圓滿 "摩訶般
若波羅蜜多"諸行. 能圓滿諸行故, 則能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如是行者, 是名凡所
作為, 皆是真淨功德?
(問) 云何佛事皆成俗事? 云何俗事即是佛事?
(答) 迷者不達諸法如幻, 貪著淨法故, 佛事便同俗事. 悟者了達本原故, 隨緣應
物, 無依無住, 俗事即是佛事.
(問) 云何是生死即涅槃? 云何是實語成虛妄?
(答) 智者了達生死是幻, 無所住故, 便同涅槃. 迷者不悟, 有能有所, 執語言相
故, 實語亦成虛妄.
(問) 云何悟者說有亦如? 說無亦如? 迷者說有亦非? 說無亦非?
(答) 悟者了達本原, 方便利生, 隨機宣說, 無依無住故, 如說有涅槃法, 為治眾
生所起煩惱故. 說無涅槃法, 為顯法法如幻, 本無生滅故. 是說有亦如說無亦如.
迷者說有執有, 說無執無, 故有無皆非.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直至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在家得乎? 出家得乎?
(答) 深悟"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如巧幻師, 善幻諸法, 雖示受用諸樂, 而了
知非有, 不住不著, 為利眾生故, 或示先受諸欲, 後方捨離; 或示從初發心, 直
至成佛, 出家梵行, 不壞童真; 或示具足父母妻子眷屬, 而修無上妙道. 類皆隨
緣應現, 不拘一法.
(問) 在家隨俗, 行非梵行, 云何能成無上菩提?
(答) 行非梵行, 求生梵天, 尚不可得, 何況成就無上菩提? 不聞古德云:"聞隔壁
釵環聲墜地, 大比丘破戒. 與女子共室同居, 羅什無礙." 蓋智者修行, 了達幻化
本空, 性無染淨故, 乘大悲願, 順處俗流, 無貪無愛, 雖示現同俗, 而如生水蓮
華, 不溼不污, 清淨自然. 如是親近眾生, 行慈悲行, 圓滿普賢大願, 成就第一
義法. 雖有妻子, 亦名在家菩薩, 常行梵行, 非忻厭取捨之輩, 所知所及.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時, 能行護摩醫藥, 示人吉凶否?
(答) 此等皆是世間幻法, 不應貪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四百四十九第八
頁)云: "是菩薩摩訶薩, 成就無上菩提作意, 常不遠離大菩提心, 恆修淨命, 不
行咒術, 醫藥占卜, 諸邪命事; 不為名利, 咒諸鬼神, 令著男女, 問其吉凶; 亦
不咒禁男女大小, 旁生鬼等, 現希有事; 亦不占相, 壽量長短, 財位男女, 諸善
惡事; 亦不懸記寒熱豐儉, 吉凶好惡, 惑亂有情; 亦不咒禁, 合和湯藥, 左道療
病, 結好貴人; 亦不為他, 通致使命, 現親友相, 徇求名利. 尚不染心觀視男女,
歡笑與語, 況有餘事. 亦不恭敬供養鬼神. 是故我說: 常作上士, 不作下士. 所
以者何? 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 知一切法相皆空, 性相空中, 不見有相; 不見相
故, 遠離種種邪命, 咒術醫藥占相, 唯求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 常作饒益."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雖實有世間, 種種利生技藝, 亦不應作否?
(答) 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達法法空故, 於諸世間種種利生技藝, 雖得善
巧方便, 實無愛著, 有所作為, 皆是隨順眾生, 權作方便, 導諸有情, 入正知見,
不作希奇惑眾語言. 何以故? 一切諸法, 如夢如幻, 不可得故.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能引發種種神通否?
(答) 如法精進, 當能引發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 種種神通. 但應不住不著,
安住正智. 何以故? 法法皆幻故, 若起貪愛住著, 便墮邪魔外道, 不能究竟漏盡,
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問) 云何是神通義?
(答) 智隨根應, 不動本際, 普遍十方, 是神通義.
(問) 發心修行, 經時幾久, 始能行此"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答) 有初發心時, 便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歷劫善根深厚故, 在此一生, 便
成佛道. 有聞"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不起信心, 即便捨去, 多生業障深重故,
仍落輪迴.
<< 說法品第十三 >>
(問) 云何是世間法施? 云何是出世間法施?
(答) 以有所得為方便, 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是名世間法施. 以無所得為方
便, 宣說諸法, 是名出世間法施.
(問) 云何是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正義?
(答) 不說諸法, 有成有壞, 有生有滅, 有斷有續, 有染有淨, 有增有減, 有入有
出,有過去,有未來,有現在, 有善有不善, 有佛有眾生, 有常有無常; 是名宣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正義. 何以故? 諸法幻化非真, 不可分別, 實相不異, 無
成無壞故.
(問) 云何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究竟義趣?
(答) 執有所說語言音聲文字, 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非宣說 "摩訶般若波羅蜜
多". 若執"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無語言音聲文字, 不可宣說, 亦非宣說"摩訶般
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不合一切法, 不離一切法, 隨緣
示現, 都無所住. 若有所執, 便成虛妄, 是為魔事.
(問) 云何是相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答) 說有苦樂染淨, 是非取捨可得, 是名相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問) 云何方便度諸有情?
(答) 安住空,無相,無願三摩地: 見諸有情, 多執我者, 以方便法, 教令安住空三
摩地. 見諸有情, 多執行相者, 以方便法, 教令安住無相三摩地. 見諸有情, 多
願樂者, 以方便法, 教令安住無願三摩地.
(問) 云何是空,無相,無願三摩地?
(答) 了達世出世間, 染淨諸法, 皆是假立名相, 了不可得; 以無所得為方便, 隨
緣造諸利生事業, 都無所住, 是名空,無相,無願三摩地.
(問) 云何宣說諸法, 而無所說? 度諸眾生, 而無所度?
(答) 染淨諸法, 乃至諸相分別, 皆是隨緣顯現; 本來非有, 能說所說, 能度所度,
畢竟空故.
(問) 如實為他, 分別解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究竟義趣, 使得正解, 功德幾許?
(答) 不可思議, 不可稱量. 敬此法師, 當如敬佛. 何以故? 三世諸佛, 皆由 "摩
訶般若"所生.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即是諸佛, 諸佛即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無二無別.
<< 供佛品第十四 >>
(問) 云何是真供養佛?
(答) 發大乘心, 護持正法, 如教修行, 供養宣說正法諸善知識, 皆名真供養佛.
經云: "大菩提心護正法, 如教修行心寂靜, 自利利他心平等, 是則名真供養佛."
又云:"若有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此地即為佛所行處, 諸有情類, 於法師所,
當生善友尊重佛心, 恭敬歡喜, 供養讚歎, 若我住世一劫, 或一劫餘, 說此法師,
流傳此經, 所獲功德, 亦不能盡."
(問) 云何應恭敬供養, 諸善知識, 如同諸佛?
(答) 善知識能護植善根, 能增益智慧, 能成就正見, 能解諸所疑, 能開示妙法,
能拔諸煩惱根株, 能斷生死欲網, 能指示無量方便, 能治療眾生諸病, 荷擔如來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故, 廣度眾生故, 行人所不能行故, 常受諸苦故, 如長
明燈, 如大道路, 是故皆應恭敬禮拜, 如同諸佛.
<< 善惡友品第十五 >>
(問) 云何是善友? 云何是惡友?
(答) 教令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修, 不趣聲聞緣覺果地, 是名善友. 何以故? 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諸佛共所稱讚故. 唯教修習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 速
證聲聞緣覺果地, 是名惡友. 何以故? 諸佛共同呵斥故.
(問) 初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應依何而住?
(答) 應依能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善知識而住. 勤行恭敬, 承事供養, 常聽宣說"摩
訶般若波羅蜜多"妙法.
<< 魔事品第十六 >>
(問) 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者, 有依止否? 云何邪外不能乘便破壞, 而能降伏
一切魔軍?
(答) 非有所依止, 非無所依止. 何以故? 了達本原, 甚深不可思議故, 了知諸法
如夢故, 不見能依止, 不見所依止. 雖不依止一切法移轉, 亦不執不依止一切法.
如是隨緣示現, 云為動作, 不執不遣; 是故邪外不能乘便破壞, 便能降伏一切魔
軍.
(問) 云何是退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造諸魔業?
(答) 輕慢善知識, 不常恭敬供養; 忘失菩提心, 修造諸法; 畏生死苦, 厭離世間;
樂修空定, 志心涅槃, 喜二乘法; 遇堪化者而不為說, 若得供養, 雖非法器而強
為說. 志意狹劣, 遠離菩提; 是為退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造諸魔業.
(問) 云何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魔事?
(答) 行者若起人我,國土,身心,家宅,方處,教師,善友,父母,眷屬,惡獸,惡人,淫
女,遊戲,恩怨,得失, 乃至一切染淨諸念, 及貪著名聞利養諸事, 或喜讀二乘經
典, 及外道言說諸書; 皆係惡魔之所引發, 是為魔事.
(問) 云何惡魔不能破壞?
(答) 如說修行, 所言悉皆能作; 了悟法法本空故, 雖廣度一切有情, 而都無所住.
<<金剛經>>云: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溼生, 若化生, 若有
色, 若無色, 若有想, 若無想, 若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 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
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即非菩薩." 如是行者, 則為諸佛常所護念, 諸天常所
恭敬, 一切惡魔不能乘便破壞.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諸天護法否?
(答) 不應住執, 蓋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者護者, 乃至破壞者, 俱不可得.
若有所得, 即非"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無縛無脫,
如太虛空故, 了達諸法如幻故. 經云: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
一切苦厄."
(問) 云何是利他行時魔事?
(答) 行利他行時, 有來至行者所云: "爾今如是度諸有情, 成就最勝功德, 過去諸
佛, 定已授爾得大菩提, 永不退轉之記." 或顯神通, 現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預
示未來吉凶, 廣說恭敬稱讚語言. 行者聞見, 若無方便, 不覺起念, 生矯慢心,
輕諸餘人, 遠離善友, 而致墮落. 是為利他行時魔事.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苟遇種種惡魔, 及諸業緣擾時, 云何對治?
(答) 思惟法法如幻, 諸佛眾生, 俱不可得. 彼諸魔業, 及諸損益, 皆幻化法. 苟
非行者自迷, 如刀斷水, 損益了不可得. 古德云: "悟則業障本來空".
(問) 云何是魔業根本?
(答) 習氣是魔業根本. 何以故? 眾生自無始以來, 輪迴多生, 習氣深重, 日用念
念, 認妄為真, 執色身, 取幻境, 造諸幻業, 業即是因, 因必有果, 一朝果熟,
轉生受報, 生生死死, 如旋火輪. 是故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必要正覺常
住, 任他妄心沙數, 不止不續, 應緣動作, 了知是幻, 無依無住, 如是行者, 便
能了此魔業根株. 蓋以念止念, 如石壓草, 終必復發, 隨習造作, 依業受生. 如
是了達, 應用無住, 雖未實證, 見同諸佛, 機緣成熟, 妙慧相應, 便生佛國.
<< 不退轉品第十七 >>
(問) 云何能精進無礙, 速證無上菩提?
(答) 二六時中, 無論行住坐臥, 交人接物, 不住身心, 不住世界, 不取諸法, 不
住"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名. 如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 便得精進無礙, 速證
無上菩提.
(問) 云何不退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
(答) 雖了悟世出世間, 染淨諸法, 性相皆空, 憐愍一切眾生故, 不論好惡長短,
平等而為說法. 所發語言, 皆引義利; 貪欲瞋恚, 昏沈睡眠, 掉舉惡作, 一切煩
惱, 皆已摧伏. 入出往來, 心不迷謬, 恆時安住正念; 行住坐臥, 舉足下足, 亦
復如是. 隨緣應物, 都無所住. 不敬外道天神, 不信命相星卜. 於諸有情, 心無
罣礙; 進止威儀, 無少卒暴, 無能所想. 設有惡魔, 現像好相, 來至其所云:
"爾先所聞, 非真佛語, 爾今所行, 非是正行. 我今教爾, 真實佛法, 令爾速得,
無上正等菩提." 即為行者, 說相似道法, 或諸觀相, 或化現惡濁境界云: "此皆
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不成, 所生之趣." 行者聞見, 不為所迷, 亦不驚
怖, 但隨無作無相, 無生法性而住, 不隨他教而起有所得想, 或起證聲聞獨覺菩
提諸想. 為要利益眾生故, 雖示現居家, 而不染著五欲; 示現出家, 而不貪受供
養. 雖了達無有少法可得, 恆不捨離大菩提心. 如是行者, 名不退轉 "摩訶般若
波羅蜜多"行.
<< 圓證品第十八 >>
(問) 云何是, 如實信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答) 了達無能證, 無所證, 無證處, 無證時, 亦無由此, 而有所得. 不執世俗諸
清淨法, 以為清淨. 如是行者, 名為: 如實信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法.
(問) 云何是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因? 云何是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果?
(答) 聞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法要, 如實了知, 真實理趣, 安住正解, 不
生惡法, 不行放逸, 精進修持, 自利利他; 是名為因. 機緣成熟, 剎那與本具妙
慧相應, 如理實證, 圓滿功行, 生如來家, 與諸佛等; 是名為果.
(問) 云何是生如來家?
(答) 如實證悟, 虛空萬有, 無生無滅, 無來無去, 諸佛眾生, 乃至諸法, 一相無
相, 一性無性, 性相如如, 內外中間, 了不可得; 如幻身心, 隨緣示現, 廣度一
切. 即有常空, 能生諸佛菩薩, 聲聞緣覺等法, 乃至如實示現, 世間諸相; 是名
生如來家, 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 幻化諸法, 有實非有; 有非有故, 生滅
來去, 了不可得.
(問) 云何是成就義?
(答) 本來不壞, 亦無有成, 達本原故, 依世俗說, 假名成就. 若執成壞, 便是二
法, 非究竟義. 何以故? 諸佛眾生, 本具靈知覺性, 十方常住, 迷時非失, 悟亦
非得, 不由法增, 不由法減, 非新非舊. 眾生執幻墮落, 如人入夢; 智者修證大
覺, 似夢忽醒; 醒夢雖殊, 靈性不變不異, 亦無名相差別成壞可得, 顯大覺故,
名曰成就無上正等菩提, 其實無法可得.
(問) 如是法法性空, 云何可說, 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能得一切法? 能生一切
法?
(答) 隨順世俗故, 說能生一切法, 說能得一切法. 智者了達, 證無證, 得無得,
生無生, 現無現.
(問) 云何是: 證無證, 得無得, 生無生, 現無現?
(答) 一切諸法, 無論有情無情, 乃至染之與淨, 真如一相, 一相無相, 如燈燈之
光共室, 不可思議稱量. 智者依"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故, 證知諸法本原, 不取著
色,聲,香,味,觸,法, 隨緣成辦諸事, 如幻人為幻, 都無所住; 是名: 證無證,
得無得, 生無生, 現無現.
(問) 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行者, 經時幾久, 始得見性?
(答) 自性本然俱, 因妄想執著故, 而不自覺. 苟萬緣放下, 即時現前, 並非時間
造作所能顯現. 古德云:"修習空花梵行, 宴坐水月道場; 降伏鏡裡魔軍, 大作夢
中佛事."
(問) 行者已如是圓解實理, 云何未能如佛證知?
(答) 此乃根本無明未盡, 是故未能與本原妙慧相應. 行者既開圓解, 只要隨緣保
任, 昭昭靈靈, 正覺常住, 念起不續, 念空不住, 不取不捨, 不住不著; 機緣成
熟, 剎那妙慧相應, 自然與佛一體.
(問) 剎那相應, 與三阿僧祇劫見道, 有差別否?
(答) 實無差別. 何以故? 諸法實性, 本無延促修短可得, 時分遠近, 唯識所執.
行者只須心地蕩然, 於諸幻境, 遷流生滅, 觀照無住, 直至執盡情亡, 便成本智
大用, 智境朗然, 即是佛國. 若自攝持分別, 自生妄執, 定永沉淪. 蓋心不狂惑,
萬法如幻, 本不可得; 了達心境一如, 情謝智生, 會佛境界, 便同佛見, 名生佛
家. 若作情解修行, 不但為時所拘, 歷劫實難見性.
(問) 云何圓滿諸行?
(答) 達知本原已, 信佛果德, 萬行齊修, 不執理而廢事, 不即事而忘理, 事理圓
融, 無有偏見, 直至妙慧相應, 是名園滿諸行.
<< 餘韻品第十九 >>
(問) 依何因緣, 撰述此論?
(答) 一切了不可得, 何以故? 能說所說, 有非有故, 諸法不實故, 無有住不住故.
<< 入佛大乘圓頓要門論 >>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