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淺解   (廣律)

                                                                  

                   今天的因緣非常殊勝,我為了以佛法來供養各位善知識,特別同大家研究這本《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又因為我遇到兩個特殊因緣,覺得自己非講此經不可!否則便辜負了佛祖救渡眾生的一片苦心, 同時與各位互相勉勵,以與人談到佛法時,要小心謹慎!
  
                  (一)我在這裡一間寺廟的結緣書籍中,看到這本《十往生經》時,據說是一位來自Calgary卡城的佛友特地拿來,與本地同修結佛緣。他真是功德無量啊!因為《十往生經》中:“佛告山海慧菩薩,汝今欲度一切眾生,應當受持是經!”佛又告大眾曰:“於我滅,受持是經,八萬劫中,廣宣流布,至賢劫千佛,使諸眾生,普得聞知,信樂修行。說者聽者,皆得往生阿彌陀佛國!”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彌勒佛。我這位說法者,與在座各位聽法者,將來必定得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何等幸福啊!

                   佛陀又告訴山海慧菩薩:“是故有信者,我滅度,受持是經,正法、像法、末法,濁惡世中,廣宣流布,是人即為真我弟子,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我們今日信奉受持此經,就蒙佛祖授記,在“理”上已証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但在“事”上,仍需往生到阿彌陀佛國,聞法修証。因此,我們每次誦持這部《 十往生經》一次,就蒙佛授記一次!特此先恭喜在座各位!

                   但是當我翻閱這本《十往生經》時,有位虔誠的大德卻對我說:“這本可能是偽經,並非真正的佛經。因為書上注明:失譯人名!”他認為這是人偽造的假經,並非真正的佛經。面我會用兩則証據來証明這並非“偽經”,而是“真經”!《十往生經》中,佛陀清楚警惕我們,誹謗此經的可悲下場:“於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若男,若女,見有誦持此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由是謗正法故,是人現身之中,得諸惡病 …. 乃至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久得出,生在人中,做牛馬豬羊,為人所殺 …. 永不聞三寶名字。”即是永斷佛緣,不得超生。因此,我們對於任何佛經,若無正確的認識,最好默不作聲,千萬別像這位大德那樣,妄下判斷,惹下無邊罪孽!

                  (二)來有一位大德,從台灣來這裡講淨土法門。我便特別請問他,在台灣可曾見過此經?因為此書中有注音符號,証明應當是從台灣所出版的佛書中影印下來的。我想從台灣請些此書來流通,誰知這位大德將《十往生經》拿在手中,不屑一顧地說:“這本書不夠庄嚴。 ”然交回給我。他如此不恭敬地鄙視此經,殊不知,《十往生經》是正信的淨土法門經典,而且其前半部是講修禪定,開智慧解脫生死, 因此又是正信的般若經。正如《金剛經》上佛陀所強調的:“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 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花香,而散其處。”佛世尊又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這就是佛陀諄諄教誨我們:不論是手抄或印刷的佛經,要是正信佛法,都是佛祖金所說,則是佛的法身舍利,我們都要恭敬嘆其庄嚴,更不可出言蔑視,就會犯了上述《十往生經》所講的誹謗此經的罪過果報。

                      這兩位大德都是我特別尊敬,修學佛法數十年的修行人,卻對我說《 十往生經》可能是偽造的假經,既不正確,又不庄嚴;如果我是位初學佛法的人,對他們一定深信不疑,因此放棄誦讀這本《十往生經》 。豈不是失去修習此經中,十種非常殊勝的淨土法門,千載難逢的好因緣?而且同在座各位善知識,失去蒙佛祖授記將來証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機會?所以佛教中有警句:“寧可破戒,不可破見!”破戒則是自己受惡報,破見則以錯誤的邪見,誤導眾生,害人害己,罪莫大焉!上次同各位討論過《佛說優婆塞戒經》中,佛陀特別教導我們,若說法者和聽法者,各依十六條不同的條件,則能夠自利利他, 功德無量。若說法者與聽法者,各違背十六條件,不但毫無功德,而且罪過無邊!

                       我特別舉出這兩位大德的例子,並非在此“說四眾過”,而是與各位警惕自己,切不可隨便批評佛經和佛法 。因為有神靈記錄我們的言行。《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 :“爾時,世尊告大眾言:諸眾生有同生神魔奴阇耶,左神記惡,形如羅剎,常隨不離,悉記小惡。右神記善,形如吉祥(指吉祥天女),常隨不離,皆錄微善,總名雙仙童。亡人先身,若福若罪,諸業皆書,盡持奏與閻魔法王,其王以簿,推問亡人,算計所作,隨喜隨惡,而斷分之!”佛陀在此警誡我們,言行要謹慎,因為我們身邊有兩位仙童,日夜隨身,記錄我們的一言一行;將來我們死,向閻羅王報告,以定賞罰。各位善知識啊!趕快念佛修淨土法門,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以及大勢至菩薩,用蓮花寶座,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千萬別到閻魔法王前報到呀!

                       現在讓我用兩個証據,來証明《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並非偽經,乃是佛祖金口所講的真經!


                                                        ***********************************

                     (一)在公元 600 - 650 年間,著名的淨土宗第二祖,善導大師,他終生弘揚淨土法門,並精通佛法各宗派,尤其是三論宗,以及《法華經》和《維摩經》。他經常每念一句佛號時,口便出一道豪光。六十九歲往生。善導大師在其名著《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中:“又如《十往生經》 說:佛告山海慧菩薩及阿難:若有人專念西方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我從今已去,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行者,不令惡鬼惡神,惱亂行者,日夜常安穩。”可見《十往生經》在中國隋唐之間,早已流行。善導大師精通三藏十二部經典,這裡引用,更証明此乃正信之佛經,並非偽經。

                     (二) 第二個最重要的証據,就是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冊中,我翻到一本名曰《佛說山海慧菩薩經》。此佛經有兩品,即兩大章:( 一)阿彌陀佛覺諸大眾觀身解脫品第一,(二)菩薩見佛國往生品第 二。《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原來出自第二品。故知此乃正信的淨土法門經典,並非偽經。

                       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古今的高僧大德,對《十往生經》的注疏,更無人注解《佛說山海慧菩薩經》。因此今天將與在座各位,所分享的心得,完全是我個人極其膚淺的解釋,其中當然會有許多錯誤之處,所以你們要有擇法眼,要客觀地分析思維,切不可盲從。

                     《十往生經》前面是佛法修行之“難行道”,即是修行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修禪觀解脫生死,特別明言為 “觀身之法”。這在佛經中稱為“五停心觀”,即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及數息觀。若依小乘之禪觀,應當是“觀身不淨”,即觀自身不淨之“九不淨觀”等,以及觀他身之不淨。但是《十往生經》乃是大乘之禪觀,故:“ 不觀東南西北,不觀四維上下”,即不觀自身,亦不觀虛空。大乘若依《大般涅經》,應觀己身如虛空,即是虛無,能修至無身,即了生脫死,不受有而入滅。但《十往生經》又:“不觀身色,不觀色聲”,即不觀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此乃內緣;又不觀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此乃外緣。這是修“無我觀 ”,《金剛經》所謂的“無我相”。到此《山海慧菩薩經》還有這幾句:“不觀他行,不觀他身,但自觀身,不觀他惡,但自觀行(此乃無人相),不觀色像。”即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最重要的結論是:“唯觀無緣,是為正真觀身之法!”《十往生經》中特別強調,這樣觀身,即使不求解脫,也會自然解脫生死。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無緣”呢?根據《佛學大辭典》之解釋:“無緣”即“不生不滅”,因為有緣則有生,有生則有滅;無緣則無生,無生則無滅,因此,當舍利弗尊者遇到馬勝比丘,向他請問佛法大意時,馬勝比丘說:“ 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釋迦師,常作如是說。”舍利弗一聽,頓時証聲聞乘的初果。但是《十往生經》和《山海慧菩薩經》都沒有再解釋下去,應如何去“觀無緣”!

                        原來在《佛說持世經》中,則對無緣有詳細解釋。在此經中,持世菩薩請問佛陀:菩薩摩訶薩如何能知諸法實相,能分別一切法章句,能得不斷之念力,直到証得菩提果呢?佛陀就教導持地菩薩:如何發菩提心,修種種深奧之心地法門,其中包括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十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 願,力,智),觀五陰(即觀五蘊皆空),十二入(即六根及六塵),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等等,各種大乘法門,乃至觀十二 因緣。在《持世經》之《十二因緣品第五》章中,佛陀說:“無緣即是十二因緣。”

                        原來《十往生經》中的“唯觀無緣”,即是專修“觀十二因緣”!《持世經》中詳述,因通達十二因緣,而証知“無明是不生,不作,不起,無根本,無一定法,無緣,無所有。菩薩爾時,不分別是明,是無明,無明實相即是明!”因此証得《心 經》所:“照見五蘊皆空” 的般若境界,徹悟“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無智亦無得。”這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正是《金剛經》中,須菩提尊者所証的境界啊!
                  
                        因此,《十往生經》的前一段,即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我們往往以為,修苦、集、滅、道四聖諦者,証聲聞乘之阿羅漢道果;修十二因緣則証緣覺乘之辟支佛道果;修六度萬行則証五十二階位的菩薩道果,直到成佛。其實,佛陀在入滅前一日一夜,所講之《大般 涅槃經》中,特別向弟子們解釋說:“觀十二因緣,有四種觀智:所謂下智,中智,上智及上上智。聲聞人以下智觀十二因緣,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道。緣覺人以中智觀十二因緣,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辟支佛道。菩薩以上智觀十二因緣,見佛性不了了 (即不清楚,因為要破四十二品無明,破一分無明,見一分佛性), 以不了了故,得菩薩道。佛以上上智觀十二因緣,見佛性了了(頓破 四十二品無明,見佛性清清楚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証得無上正等正覺)。”

                        其實,佛陀早已在《過去現在因果經》第三卷中,詳細講述自己如何因觀十二因緣,而証得佛道:“爾時,菩薩(即佛陀未証佛道前,仍為菩薩),以慈悲力,於二月七日夜,降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維真諦 . … 至第三夜,觀眾生性,以何因緣,而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為本; 若離於生,則無老死。又復此生,不從天生,不從自生,非無緣生,從因緣生。因於欲有,色有,無色有(即欲界,色界,無色界)業生。又觀三有業從何而生,即知三有業從四取生(即欲取,見取,戒取 ,我語取)。又觀四取從何而生。即知四取從愛生 . …(愛從受生,受從觸生,觸從六入生,六入從名色生,名色從識生,識從行生,行從無明生。此即逆觀十二因緣。接著是順觀十二因緣。) 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逆順觀十二因緣。第三夜分,破於無明,明相出時(即夜睹明星),得智能光,斷於習障( 即斷習氣和業障),成一切種智(即証得無上佛智)。”

                        佛陀就是在菩提樹下,以上上智,觀十二因緣而証道的。故佛於《佛 說稻芋經》中說:“汝等比丘,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即諸法實相 ),即是見佛(即見佛性)。”佛陀在開悟証道不久,就應大梵天王之請求,說十二因緣法,名為“分別緣生法”。於《佛說分別緣生法經》中,佛曰:“若諸眾生,能了知者(即了知十二因緣法),是人當得具足五分法身。”即証得佛之五種圓滿 功德法身:(1)戒法身,(2)定法身,(3)慧法身,(4)解 脫法身,(5)解脫知見法身。

                        但是,修十二因緣,乃是佛學“三無漏學”,即戒、定、慧三學之“慧學”。修慧一定要有“戒學”和“定學” 的基礎。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生慧。然 而,《十往生經》中並沒有說明這一點。其實,原書《山海慧菩薩經 》中,則於上述之“觀身之法”,尚有經 文:“唯觀無緣。 若能如是自觀身者,更無外事,唯有入息。若能知是數息 . … 是為真正觀身之法 . … 更無別法而得解脫。”原來尚需修“數息觀”,這就是禪定。 因為必須修禪定,才能開智慧;而修禪定者,又必須嚴持戒律,才不會走火入魔。甚至佛陀十大弟子中,最愚痴的周利盤陀伽尊者,都並非僅僅誦念 “掃帚” 二字而開悟証道的。三部不同的佛經,記載他悟道的經過:在《法句譬喻經》中,佛陀教他熟讀一首四句偈:“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如是行者,得度世時。”這是守戒律的“ 定學”:即口勿犯四惡業(即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戒三 惡業(即貪、嗔、痴),身戒三惡業(即殺、盜、淫)。周利盤陀伽尊者,因此嚴持戒律。尊者又在《楞嚴經》中,詳述佛陀教他“調出入息”,並非數呼吸,而是定觀出入息。然豁然開悟,這是精修禪定。在《增壹阿含經》中,佛陀則教他誦念“掃帚”,令他因此思維掃帚掃塵除垢之道理,乃運用佛陀所教之佛法智慧, 斷盡八十八使見惑,以及八十一品思惑,因此而証道。由此可見,尊者是精修戒定慧三無漏學,而斷惑証阿羅漢道果。

                       然而,畢竟這種修戒定慧,開悟自力解脫生死之法門,是所謂的“難行道”。世間能因此而了生脫死的人,甚為稀有!因此阿難又 問佛陀,那些無法自力解脫之人,應當“更修何善根,得正解脫” 呢?佛陀便在《十往生經》中,鄭重地告訴我們,“有西方極樂世界十往生法,可得解脫。”這便是最方便的“易行道”之淨土法門,求往生到西方阿彌陀佛國,然才聞法修道,証悟佛果。淨土法門,總括有四種念佛法門:

                      (一)持名念佛:口稱阿彌陀佛名。

                      (二)觀想念佛:靜坐而心中觀念阿彌陀佛真身之相好功德。

                      (三)觀像念佛:靜坐而心中觀念阿彌陀佛化身之相好功德。

                      (四)實像念佛:觀阿彌陀佛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之理。

                        但是,《十往生經》中之十種往生法,並非上述這四種念佛法門,不必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不必觀想佛功德,需要在戒定慧三無漏學中,盡力而為,行善避惡,以此功德,求生阿彌陀佛國。任修此十種往生法中的一條,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請注意,以下十種往生法都始於“正念”二字,這表示修淨土法門者,若欲臨終蒙佛菩薩接引,成功往生阿彌陀佛國,最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阿彌陀經》 所說的“心不顛倒”(即正念)。就是臨終要“萬緣放下”,對這個娑婆世界的眷屬親情,名利地位,榮華富貴,毫無執著依戀,一心一意切願往生西方淨土!以下略述此十種往生法門。

                       (一)“一者觀身正念,常懷歡喜,以飲食衣服,施佛及僧。往生阿彌佗佛國。”這是要供養佛法僧三寶。

                       (二)“二者正念,以甘妙良藥,施一病比丘及一切,往生阿彌陀佛國。”就是指我們不但要照顧有疾苦的比丘,還要救濟一切疾苦的眾生。這與第三條是分不開的,故兩條一同討論。

                       (三)“三者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於一切,往生阿彌陀佛國。”這就是不可以殺害眾生,要慈悲對待一切眾生。與樂名慈(即給眾 生快樂),拔苦名悲(即救濟眾生離苦得樂)。這兩條往生專指“ 布施”的功德,要將布施看病救濟貧窮的善行,回向往生西方淨土。若不回向,則善行得到今生及來世的福報,在人天界享福,容易墮落呀!

                         佛陀在《梵網經菩薩戒經》:“若佛弟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指行此善事,將得福報功德,供養佛、聖人與僧眾為“敬田”(恭敬也)。供養和尚師父及父母為“恩田”(報恩也)。救濟病人為“悲田”(慈悲也)。悲田即行布施之道,此乃菩薩六度萬行之一 。六度即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種度我們過苦海,到涅槃彼岸的修行法門。《金剛經》:“如來說第 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古今的高僧大德解釋六度中,何者為“第一波羅蜜”,大概有兩種:其一認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當然以般若為第一,因為初地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入道也);唯智(智慧也)能度(度過生死海也)。”其二則認為:六度皆是第一波羅蜜,任修其中一種,都能度過生死海。既然六度各都稱為“波羅蜜”,任修一種,一門深入,都能到涅槃彼岸。故六度各自都是“第一波羅蜜”。

                         此兩種解釋都合情合理,但畢竟並非佛陀本意,佛陀臨入滅前一日一 夜,講了《大般涅槃經》,又講了《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最一口氣,因常施菩薩(此菩薩專修布施波羅蜜)請法,講了最最重要的一部佛經:《佛說像法決疑經》,在《大正藏》之第八十五冊中。各位請上《普福之家》網站,在佛經選讀中則有《十往生經》及 《像法決疑經》之白話注解。

                         常施菩薩在此經中請問佛陀:在像法末法時期,(如今我們已在末法時期),眾生根器越來越差,應當修何種功德法門,最為殊勝。即是 何者為“第一波羅蜜”?佛陀清楚講明 :“布施第一”。而且特別解釋說:“不行布施,則戒不淳(即不真實);戒不淳則無悲心;無悲心則不能修忍辱;無忍辱則沒有精進;無精進則無禪定 ;無禪定則無智慧。”佛陀在此告誡我們,如果“布施波羅蜜”未修圓滿,則其之五度,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一定修不成功!故知布施是修菩薩道成敗最關鍵,至為重要的第一步驟!而且是六度中最殊勝之法門!因此佛陀在此最之《像法決疑經》中, 特別強調說:“此布施法門,三世諸佛,共同取重,所以菩薩“四攝法”中,布施最殊勝!”“四攝法”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菩薩必須以此四法門,攝度眾生。佛陀再苦口婆心地指出:末法時期修行者之通病:“我諸弟子,不解我意,專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佛法僧寶,悲田者,貧窮孤老,乃至蟻子(螞蟻也)。此二種福田,悲田最勝!”由此可見,“布施”才是佛陀所強調的“第一波羅蜜”!

                        《優婆塞戒經》中,佛陀:“出家之人,唯具足五波羅蜜,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即布施)。在家之人,則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時中, 一切施故(隨時隨地可布施濟苦)。是故在家應先修悲;若修悲已( 即行悲田布施);當知是人能具足戒、忍、靜、定、智慧。若修悲心 ,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以是義故,一切善法,悲為根本 。”且舉一則觀世音菩薩教我們布施悲田的感應故事,勉勵各位!

                         古書《南海一勺》中記載:河北滄州之插花庵,有位比丘尼,於觀音大士誕辰,設齋供養菩薩,突感疲倦,竟伏在案上入睡,夢見觀音菩薩告誡她說:“你不獻供,我亦不會飢餓。你向我獻供,我也不會飽 。如今庵門外有四五個乞丐,乞食不得,即將餓死,你應撤下供具, 將飯食救濟他們吧!”比丘尼醒來出外觀看,果然有飢民餓倒在門外。她立刻以齋飯布施給他們,還特別對他們說:“這是觀音菩薩的意思啊!”這表示此尼師不敢居功!無施者,無施物,及無受者之相,“三輪體空”,才是真正的“布施波羅蜜”。《 大般涅槃經》中有兩大章,專講此布施波羅蜜。佛陀特別指出,有人乞求而施,能稱為布施,並非波羅蜜!無人求而自願去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波羅蜜!關於佛教的布施義理,請上網參閱大寂法師著的 《成佛必經之路,圓滿布施之道》,就知道布施的確是“第一波羅蜜”!

                        (四)“四者正念,從師所受戒淨慧,修梵行,常懷歡喜,往生阿彌陀佛國。”這是出家,嚴持戒律,必定至少中品往生西方淨土。

                        (五)“五者正念,孝順於父母,敬奉於師長,不起驕慢心,往生阿彌陀佛國。”這是盡孝道,尊師(指佛教中之師父也)重道。特別警誡行者,不可驕慢,因驕慢乃是貪瞋痴慢疑,八十一品思惑中之堅固我執,聲聞乘要修到阿羅漢,方斷盡此五種煩惱。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敘述他前生是一位名叫“常不輕比丘”。此比丘不專誦經典,唯獨見到任何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嘆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汝等,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皆當作佛!”常不輕菩薩因此修証佛道。

                        (六)“六者正念,往詣於僧坊,恭敬於塔寺,聞法解一義,往生阿彌陀佛國。”這是以恭敬三寶的功德,信受淨土此一法門,依教奉行而往生西方淨土。

                        (七)“七者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齋戒,不破一,往生阿彌陀佛國。”八關齋戒指: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涂香鬘,不自歌舞及不觀聽歌舞,不坐臥高廣大床,過午不食。一日一夜是指臨終前之一晝夜。當然平時多持八關齋戒,以此功德回向, 必定中品往生。

                        (八) “八者正念,若能齋月、齋日中,遠離於房舍,常詣於善師,往生阿彌陀佛國。”這是特別於守齋戒之日,親近佛法善知識,學淨土法門,求往生西方必定成功。

                        (九)“九者正念,常能持淨戒,勤修於禪定,護法不惡口,若能如是行,往生阿彌陀佛國。” 能持戒修禪定,護持正信佛法,不惡口詆毀佛法,必得往生西方淨土。

                        (十)“十者正念,若於無上道,不起誹謗心,精進持淨戒,復教無智者,流布是經法,教化無量眾生,如是諸人等,悉皆得往生阿彌陀佛國。”這是對無上的佛法,尤其是微妙難思議的淨土法門,不可誹謗,嚴持戒律,精進修行,更發大心,弘揚此經之十種往生法門,自利利他, 功德無量,必定上品往生西方淨土佛國。

                          修持以上任何一條往生法,都必須晝夜起心動念,將修行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淨土,若不回向,則是人天福報,來世因享福而墮落。可惜近代弘揚淨土法門之大德們,往往強調“持名念佛”一法門,僅僅虔誦佛號,完全不修此《十往生經》中之十種往生法門,更忽視《觀無量壽佛經》中,佛陀所強調的三種淨業:(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即勿犯十惡業:身三:殺、盜、淫;口四: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三:貪、瞋、痴)。( 二)受持三皈依,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難怪台灣淨土宗大德,李炳南老居 士說:他親眼目賭兩千位同修道友逝世,從他們臨終的情況,他可以肯定他們往生到西方阿彌陀佛國者,不足十人。恐怕皆因修淨土法門不如法,故與法不相應的緣故!

                          此《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中,佛陀特別向我們保証:若我們依上述十種往生法修行,佛陀說:“我從今日,常使二十五菩薩,護持是人,常令是人,無病無惱。若人、若非人不得其便,行住坐臥,無問晝夜,常得安穩。若有眾生深信是經,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即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普賢菩薩、法自在菩薩、獅子吼菩薩、陀羅尼菩薩、虛空藏菩薩、德藏菩薩、寶藏菩薩、金藏菩薩、金剛藏菩薩、山海慧菩薩、 光明王菩薩、華嚴王菩薩、眾寶王菩薩、月光王菩薩、日照王菩薩、 三昧王菩薩、自在王菩薩、大自在王菩薩、白象王菩薩、 大威德王菩薩、無邊身菩薩。是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住, 若坐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

                          因此,凡是虔誠依此《佛說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修持者,晝夜有此二十五位大菩薩護持,臨終更不必擔心魔境擾亂。我們要深信此淨土法門,切願往生到西方阿彌陀佛國,依此《十往生經》修持, 常讀誦此經,將來必定盡此一報身,往生阿彌陀佛國,聞法修証佛果,到十方去普度眾生!阿彌陀佛!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