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真實義      

                  談及布施,相信有很多人會說 : "啊!布施嘛!我經常都有做啦!見到街上有可憐的乞丐啦...捐錢給慈善機構啦等等,我都有布施的!" 沒錯!這是布施的一種,比起些一毛不拔的人,可說是難得的.另外有些人會說: "布施?我經常買六合彩啦..入馬場賭馬啦...都是協助政府撥錢給慈善機構,不是已做了布施嗎?".....這是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

                 簡單來說,布施可分為三種.分別是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亦分為外財及內財兩種的.外財就是金銀珠寶,以至一切物質.內財即是身體,例如當義工或用體力去幫助人,捐血等.財布施的果報就是財富.法布施是講經說法,或不受酬勞的以技術,知識等教授別人得益.而法布施所得的果報是智慧.無畏施是幫助別人消除恐懼,不安等的種種問題.無畏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以上三種布施以法布施為最殊勝.何解呢?現試舉一例.如見街上有一乞丐,以財布施可供其飽餐一天或一星期,正所謂長貧難顧.但如以技術及知識,教授一門手藝給與謀生,日後更可成家立室或飛黃騰達了.同樣道理,如講經說法,令人開悟而了生脫死,是非常殊勝的.

                 那麼布施是如此這樣簡單的嗎?非也!這還不是布施的真實義.布施主要的精神就是能捨.能捨就能看破,已捨而不後悔,就是已放下了.一個家財億萬富豪,捐出一千萬之多,即十份一給與慈善機構,也算是少有的吧!其福報亦不可沒,可積人天小果.但這不是真正的捨呢!真正的捨是不再擁有的,是樂意犧牲的.例如佛陀有一劫中,遇見一母獅,為快要餓死的幾隻小獅子四處覓食,但無功而回,而不忍心便自動獻身餵之.這才是真正的捨而行布施.當然,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但亦有些見義勇為,而捨身救人的例子.他們所能捨身救命的對象,多是親人,朋友或人類,甚少見有犧牲性命去救動物的.以上的例子,充份顯露出佛陀無限平等的慈悲.在〔金剛經〕中,佛陀不厭其詳的,多次強調及讚嘆布施的重要和殊勝.從經文開始不遠之〔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 ,直至結尾之〔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衹世界七寶,持用布施....." ,都是有講及布施的.而〔不住相布施〕,就能深入〔三輪體空〕的道理了.所謂〔三輪體空〕,就是施者,受施者及所施之物,行施後,此三輪相,不存於心.那亦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之基礎.而經文最後更說出了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的奧祕.也就是說佛陀已在〔金剛經〕中說出了布施的真實義.為什麼佛陀多次重覆要講布施呢?就是要讓我們知道,布施乃是修行中最重要的一環.行菩薩道之第一波羅蜜就是布施了.從布施中我們能深入了解能捨能忍,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以求達到 "無我" 的境界.

                 我們雖是凡夫,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可儘自己個人能力下,從做些簡單而有意義的布施開始.不是將自己的剩餘或不要之物捐出,也不是刻意在佛堂法會中,買甚麼大牌位,小牌位,寫上自己的名字.如需要做功德,可寫上佛弟子或三寶弟子.我們可常去捐血,甚至可捐骨髓.這可成為〔三輪體空〕的布施.乘車時不要和人們爭座位,反而起來讓座給其他人.這是捨而不再擁有的布施.捐錢方面,不要規定要捐出佛堂,對於其他有需要的宗教或慈善機構,祇要不是害人的邪教,都能發心捐助.這是平等心的布施.愛護動物,不要再吃肉類,不要騎馬,騎象等來拍照或玩樂.這是慈悲心的布施.我們可從淺入深地行布施,對於日常修行中是很有得益的.

                                                        (普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