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多次說:「《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早在隋唐之際的道綽禪師著的《安樂集》和宋代永明延壽智覺大師著的《萬善同歸集》中就說:「《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眼看現今世界社會上,三毒的禍害以致罪惡肆虐橫行;所謂科學昌明,資訊發達等,無不助長貪瞋癡的行為所利用。人們少有因果報應的概念,更難得見有全面修行的模範。另一方面,有些修行人,亦不能完全有所成就。人生苦短,轉眼之間又一世,不經不覺地在輪迴上打滾。
有鑒於此,筆者渴望有一個烏托邦,可以承接那些修行人,如不能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時,亦有所投靠,以便繼續精進修行,努力一心念佛,務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此烏托邦的構思,是要儘量減少貪瞋癡的誘因,杜絕不捨情愛的纏繞
和懈怠不勤勉的惡習。※※※※※※※※※※※※※※※
「晴空無雲陽光普照,四季如春花香鳥語,資源豐富共享其成,國無天災人享安逸。」這個烏托邦承蒙佛菩薩加彼,亦為眾生共業所成就。
世間上一切罪惡禍害,都是由人們的貪瞋癡煩惱所造成,這個烏托邦,為了盡量減少貪瞋癡和免得浪費光陰,國內無錢財流通,沒有煙酒,沒有賭博,沒有化妝品,沒有購物商場,沒有電視播放,沒有電腦網絡等等。人民沒有婚配、沒有美麗和醜陋之分別,每個眾生的相貌和身材都是一樣的,人人皆畜短髪,以符合衛生和不必費時梳理,衹有男女之別。但畢竟不是淨土,人們亦有淫慾,但衹例行繁殖而已。出生的嬰兒,親生父母們不須照顧,全歸國家撫養和教育。人民沒有貧富、高低貴賤。國土資源豐富,人民可獲免費享用。國內沒有罪案,人民安享太平。
烏托邦的衣食住行 ------ 衣食住行全部由國家供應。衣服簡樸,每一套衣服都相同,沒有平貴的分別,而且顏色裝飾都一樣,沒有你我不同之別。
食物全部是維生素食,全民皆以吃素為飲食習慣,這樣子可把殺生減少到最低。每一個區域都設有多間素食餐館,不須自己煮食,方便各區人民每日進食。
住屋分配全民皆平等,每人可入住單人廳、房,各有獨立廚房、浴廁及念佛室等。可謂空間充裕,設備齊全。
交通方面除了遠途有快速列車外,市內有小型環保車,可以任由使用。每一部小型環保車都是一樣的,都停在路邊的停車處,衹要有居民需要,都可以自行取用,到了目的地後,便可停在任何停車處,好讓下一位居民使用。這些都是環保交通工具,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教育方面
------
從幼稚園到大學,烏托邦的教育,除了普通科目外,都貫徹了以佛法為導向的教學綱要。幼稚園開始就講述佛陀的故事,教導正確的佛門禮儀,孩子們從小就了解對佛菩薩必須有恭敬的態度。小學時候則學習佛學知識和公民教育,初步認識因果道理。中學階段則學習佛教歷史和高僧大德的故事,從中了解高僧大德的修養和德行,心生嚮往而見賢思齊;而且對因果已有相當的理解,繼而開始明白一切修學的有為法。大學開始學習佛教戒律和因緣果報法則,深入理解佛教戒律和因緣果報的關係。培養正知正見,並開始修學無為法,從中更明白了生脫死的重要。
烏托邦的就業 ------
修讀完畢大學教育的烏托邦人民開始進入社會,這個時候可以選擇出家或在家修行。如果選擇進入社會工作的話,國家會根據個人的專長或興趣分配工作,而工作則無分貴賤,都是為人民服務和貢獻。如果選擇出家,可以入住寺院裡,專心修行念佛法門,另一方面則負責弘揚佛法。
烏托邦的日常修行 ------ 進入社會工作的人民,在工作之餘就是念佛修行,烏托邦全國各地都有共修的場所,大家一起讀誦大乘經典,聽經聞法,並且每天抽出時間定時念佛,一天早午晚課,當然可以超過這個次數,但是不可以影響日常工作。在家時亦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念佛修行,所有的修行都是以發願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為依歸。
烏托邦的生老病死 ------ 因為這個烏托邦並不是淨土,還是有入胎出生,由父母所生,不像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蓮胎化生。因此,烏托邦的眾生還是有生老病死的過程,亦有貪瞋痴慢疑等煩惱;不過,在烏托邦中眾生的慾念,已減少到最低程度。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父母衹是進行繁殖的任務,因為烏托邦中的眾生還有男女的性慾,所以有入胎和出生的過程。不過,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感情的依賴,因為父母生下了孩子之後,孩子將由國家來進行撫養和教育。烏托邦最終的目的,是讓真正修行念佛法門的修行人專心念佛,不為人世間的繁瑣之事而影響。最後,得阿彌陀佛以蓮台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後語 : 筆者構思中的這個烏托邦,相信不易為普通人可以接受,祇是盼望有一個專為有決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人,如不能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時,亦有所投靠之處。雖然看來這個烏托邦像神話般,但如承蒙佛菩薩加彼,亦為那些早已厭倦塵世間生死煩惱的修行人,以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的共業所能成就,或可實現的。